1.
首先先道歉。
自媒體平臺不是“茅坑”,你創作的內容也不是“翔”。
“占著茅坑少拉翔”只是一個打比方的用法,讓大家更好理解。
很多朋友都想要通過寫文章來賺錢,借助網絡平臺,如自媒體平臺,傳統的論壇平臺都可以實現。
這就是內容創業。
借助互聯網聚會和傳播的作用,人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生產的內容來賺錢。
但是,要想內容創業做的順利,還是要講究一些策略。
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這個技巧,就暫時以“占著茅坑少拉翔”來命名。
2.
做內容創業,關鍵在于內容生產。有了好內容還需要將內容發布到適合的內容平臺當中。
如今,內容平臺數量很多,讓內容生產者挑花了眼。
比如:
純圖文類的內容平臺,有簡書,豆瓣,片刻,看薦等。
純視頻類的內容平臺,有優酷,土豆,騰訊,愛奇藝等。
純音頻類的內容平臺,有喜馬拉雅,荔枝fm,蜻蜓fm,企鵝fm等。
圖文和視頻類內容平臺有頭條號,企鵝號,大魚號,B站等。
不管做什么,我們都講究專注精神。
因此,不論是樹立目標還是其他,都講究少即是多!
但是,內容創業中,除了生產好內容,學會推廣營銷以外,還有一個就是“占位”的問題。
“占位”指的是通過生產好的內容入駐到更多的內容平臺當中。
現在很火的平臺,優勢是流量大,機會多,發展成熟,規則完善,老號的機會更多,權重更大。但是劣勢是競爭大,新號也必要難出頭。
還處于起步階段的平臺,優勢是容易出頭,更容易被推薦和重視。劣勢就是流量少,規則不完善,發展前景未知。
現在的內容平臺,有的發展迅猛,有的則還處于起步階段,還有的則是很有發展潛力的平臺。
錯過一個很容易錯失一個機會。
在做內容創業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占位”,即便在這個平臺當中你的內容閱讀量很少,也沒有關系,先占著,內容創業會持續發展,不要以眼前效果論成敗。
入駐后,如果你不去發表內容,也就失去了占位的意義。
這個時候,一定要講解策略,比如,根據你的文章風格,盈利線路設計等因素來選擇出你適合的平臺作為主要“戰場”。主攻的平臺不要太多,3個以內足夠了。把主要精力放在這上面。
剩下的則用于“備用”,即便風格不搭,也沒有關系,有時間就同步幾篇之前寫過的文章。這種做法是為了養號,以備不時之需。
這樣有主有次,即便日后內容平臺的發展方向有變,你也不會受到影響,到時候你手上一堆“老號”,權重也上來了,優勢也就出來了。
這就是:“占著茅坑少拉翔”,先養著再說!
3.
即便你經常寫文章,但是你也要入駐到音頻和視頻類的內容平臺。
將你的文章錄制成音頻和視頻即可。
轉變原有的內容格式,實現跨格式的內容平臺分發,讓你的內容盡可能的被多收錄。
還有人問我抄襲的事,現在內容平臺都有原創保護,即便有人抄襲你的內容,一封投訴信就可以解決問題。
想抄襲當內容搬運工?呵呵,時日不多也。
4.
如今很火的平臺,操作的人太多。還真有點千軍萬馬爭走獨木橋的意思。
因此,在選擇平臺的時候,一是入駐到人氣平臺,跟更多的人去競爭,可以讓你更快的成長。二是,還要學會轉化內容形式入駐到各類內容平臺當中,去養號,去等機會。
在“備用”平臺同步內容的時候,不用著急,每天拿出一小段時間,邊聽歌,邊同步。
還需要注意的是,內容的形式有很多種,但是千萬不要孤注一擲的只專注于一種內容形式。
如果只是因為不想要學寫文章而轉去做音頻和視頻,那么,我還真要呵呵了。
文章應用最為廣泛,不僅可以直接作為內容供人閱讀,還是音頻,視頻的內容基礎。
音頻和視頻其實只是文章的一種有聲,有色的表達。
你瞅瞅,羅胖。
他之前不是每天都要發一條語音嗎?
可是,現在還是回歸到圖文消息,將音頻放到了次條位置。
由此可見,文章的作用并不是音頻或是視頻可以替代的。
總之,內容創業中,少走彎路,但也要腳踏實地的走路。
別總想省事而走捷徑,小心崴了腳呀。
我是time,專注分享內容創業與新媒體運營方面的原創干貨,不求文章數量有優勢,但求文章質量無愧于心。我為干貨代言!
記得給time關注,點贊,如果有打賞,那就更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