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追風箏的人》已經有好幾天了,本來不想寫關于它的東西,可是總是無法把那種情緒化解掉。吃了東西不消化,就是病,是病就得治,不找到一個出口,自己就活不下去了似的。
好吧,為什么總是有這樣的一種捉摸不定的情緒左右著?為了想明白這個問題,認真審視自己是必須的??磿臅r候,一開始沒有想那么多,但是既然看,就不時要把自己代入故事中,去體會作者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制造出來的情緒中,好像是演員體會角色一樣。阿米爾的快樂與痛苦,漸漸進入到我的腦子里,他的快樂、恐懼、懦弱、痛苦、憤怒、遺憾、幸福、振奮……以往的經驗,合上書本的時候,這些都應該切斷了,我還原成平常的我,歸于平平庸庸、忙忙碌碌地應付著衣食住行、招呼著錢事倫常的狀態。這次不行了,到底是哪種情緒擾亂了我這慢慢石化了的小心臟呢?
是一種憂傷,曾經傷害了最親近的人的那一種憂傷吧。最深的傷害往往來自最親近的人。這樣的結論,我自己都不太能接受。在書里的阿米爾和哈桑是最好的朋友,兩小無猜、童心無忌,但改變阿米爾一生的那一刻也是來自于哈桑。曾經聽過把人際關系比喻成兩個刺猬,慢慢地靠近,不再排斥對方,準備接納對方依偎取暖的時候,卻被雙方的刺所刺痛,成了傷害。佛家講究萬事皆空,似乎能夠化解這樣的尷尬——沒有親近,就沒有傷害,可惜在書中巴米揚大佛已經化成了塵埃,看來是隱喻著這種死結是無法化解的。
后來,想想也就釋然了,生而為人,必然如此。阿米爾如果不是那么在乎和父親的關系,也不會用參加風箏比賽來證明自己,不參加風箏比賽也不會指望哈桑這個追風箏的高手去拿到和捍衛最高的榮譽……如果……如果……如果可以人生可能完全會不一樣了。但是沒有,如果不是兩人的關系是阿米爾最看重的,那么他也不會因為承受不住煎熬走到下一步,一步錯步步錯,直到再也沒有辦法挽回。
那些年少無知的錯誤,影響到多少人的一生呀,這才是讓人無法釋懷的原因??粗蹲凤L箏的人》難免會把自己在過往時光中,最錐心、最隱密的錯誤拿來過一遍,只是沒有想到這樣的痛,一回想起來,就立刻鮮活起來,總是追悔于那一個瞬間,那么一句話,那么一個揮手,那么一個挽留,總是有一種“如果……”被拿來彌補那種遺憾和痛苦,可惜那如果,就像是春天里的一層殘雪消融干凈,那虛擬的美麗色彩被吹得干凈之后,只剩下心里留下的一滴眼淚、一個轉身而去留不下的身影、一聲如釋重負的長長嘆息。然后就是雨,或者是夕陽、或者是元宵時節的花燈還有可能是漫天的繁星裝飾的空鏡頭,持久而又持久地靜默。
小說里的沖突刻意戲劇化卻又那么讓人覺得和諧。得到父親寵愛的同時失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得到自己一生摯愛的伴侶卻失去了自己的父親,得到老朋友的消息,對方卻去日無多??偸窃谶@種喜與悲之間徘徊,總是在得與失之間糾纏,很久以前,很久以前,聽到過“人生就是一種拿捏不定的平衡”這話,記到現在,也體味到了現在。為什么記得這么久,或許是因為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是在船上搖擺不定,剛好切合這話的語境吧。
遠遠看去,那些天上的風箏似乎是天空中的一道疤痕,那些紛紛墜落的風箏被追逐著,風箏所隱喻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想像成什么似乎都可以。有動有靜的場景,放什么進去都可以。
結尾吧,這里照搬原文的結尾,這是我覺得我所看過的最好的結尾吧。
“為你,千千萬萬遍?!蔽衣犚娮约赫f。
然后我轉過身,我追。
它只是一個微笑,沒有別的了。它沒有讓所有事情恢復正常。它沒有讓任何事情恢復正常。只是一個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樹林中的一片葉子,在驚鳥的飛起中晃動著。但我會迎接它,張開雙臂。因為每逢春天到來,它總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許我剛剛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我追。一個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
但我不在乎。我追,風拂過我的臉龐,我唇上掛著一個像潘杰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我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