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晨讀感悟,第一次嘗試做了個思維導圖,雖然看著比較簡單。但是起碼邁出了第一步,看到群里有個小伙伴和我一樣也是剛剛學會了思維導圖,真的是感同身受。
小灶群里,人才濟濟。年齡大于我的、小于我的都有,大家熱情高漲的學習勁頭是我每天前進的動力。和很多人相比,也許我是微不足道的那個。但是,成功是什么?
成功就是優于昨天的自己。比如和昨天相比,我今天學會了做思維導圖,雖然和群里的小伙伴做的不在一個等級。但是和昨天的我自己相比,我已然成功了一步,就應該給自己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激勵自己不斷前進。
水之湄語《30歲前的每一天》講到1000小時定律——任何一項技能的習得,需要花費足夠的時間。畢竟時間花在哪里,都是看得見的。
看到今天的晨讀文章《關鍵20小時,快速學習任何技能》時,原來技能的習得,除了1000個小時定律,還有關鍵20小時定律,這讓我不禁又聯想起昨天的《今日話題》——你什么都不信,可能是因為你見識太少了。
原來,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做不到,可能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不知道其中的奧秘、不知道有章可循可以讓我們事半功倍。
縱觀眼下,時間管理成為了我們很多人熱議的話題。我們做一件事,總是會苦于沒時間、沒時間。魯迅先生就說過:時間是海綿的水,只要愿意擠一擠,還是會有的。
今天的晨讀,讓我深刻懂得:原來除了擠時間,我們還可以掌握一些技巧,在有效的時間里高效地掌握一些技能。
一、選擇目標,做足準備
1、雖說技多不壓身,但是一個人的時間和經歷決定我們不可能同時專注在很多件事情上。所以,最要的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專注做好一件事。貪多嚼不來,什么都想學。今天學一點吉他,明天學一點書法,后來再學點架子鼓。這樣絕不亞于撿了西瓜丟了芝麻,什么都想要,最后什么都要不得。
2、,學習新技能的開始要學會降低要求,記住完成比完美重要,先學會再學精。這樣就不容易打退堂鼓,接下來就可以循序漸進。
3、充足的準備。充分的準備包括準備好相關的工具和搜集好相關信息。如練瑜伽時要準備墊子、瑜伽包之類的工具。準備充分的好處是可以讓我們避免無效的時間消耗,真正做到高效和專注。
二、掃清障礙,騰出時間
1、掃清障礙其實和上面提到的做充分的準備類似。但是充分準備是可控的,掃清障礙更多則是在學習期間出其不意的干擾,類似手機、電腦、網絡如果沒有關閉的情況下,難免會有意想不到的干擾,比如來電、郵件還有信息彈出。最好的辦法就是關掉。如果學習過程中需要用到網絡或者手機、電腦時,最好的建議就是設置成免打擾的模式。
前天,看見一個好的建議說把手機正面朝上和正面朝下放可以改善手機控不看手機就心里犯慌的毛病,我試了感覺效果不錯。
2、騰出時間,兩種方法,每天至少騰出60-90分分鐘或者設置一個個時間片段,如20分鐘為一個時間片段專注于學習新技能。設置時間片段和番茄工作法則類似。但是不管用哪個方法,要確保在特定的時間里只做和學習新技能相關的事,中途不要停下。
三、拆解目標、及時反饋。
1、學習一項新技能,看起來其實比較抽象。所以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拆解目標。就像說學攝影,怎么學?我們可以把這個目標設置為:構圖—分辨色彩—利用光線——抓拍等。學得過程中,先學關鍵,其他的自然水到渠成。
2、反饋其實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我反思和總結。兩個方法,比如手機錄像,在會放在找瑕疵;向有經驗的人請教,糾正錯誤。反饋之所以重要,那是因為每次的進步都是建立在之前不斷的錯誤當中,如果總是按部就班,何來的進步?
四、間隔復習、創建流程。
1、聽說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七秒過去了什么都不記得了,所以魚在魚缸里自由自在快活地游來游去。因為游過的地方都會被認為是新的地方。
當然了。人的記憶肯定比魚強太多了,但是不意味著人可以過目不忘。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越是在記憶的前期越是要反復練習,才能鞏固加深,因此技能的習得也需要間隔復習。
2.在學習的過程中,按照學習的進度和反饋創建符合自己的學習流程并加以刻意練習也至關重要,因為它就像為你量身打造的,適合你。對你有效,那么進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