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初夏說我要去德國玩的時候,她幾乎是十分興奮的支持我馬上出發,她說以后他的孩子是要移民德國,要從小就學德語的,我還蠻驚訝,因為我們都不是那種以后一定要孩子怎樣怎樣的人,當然孩子也還沒生。然后,等我從慕尼黑回來以后,我和別人說,我孩子以后是要移民德國的。
其實,并不是有多么崇洋媚外,之前也去過許多有趣的地方,會獵奇、會興奮、會欣喜,卻從沒想過去做個異鄉人,但是慕尼黑不一樣,這就如同看到一個特別特別特別好的男人,不知道該如何形容,只好說“嫁給他”嘍。
慕尼黑(München),坐落在在阿爾卑斯山北麓瀕臨伊薩爾河,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首府。“巴-伐-利-亞”歷史上曾經是一個歐洲的王國,可能是潛意識經年的印象,這個詞讀起來就有一種皇室的雍容和神秘感,而慕尼黑正是有這樣一種由內而外的貴族氣息,不論是記載歷史的舊城古堡、還是建筑在高科技之上的現代文明,她在歷史、傳承和發揚之間彰顯出一種極具包容性的氣度和底蘊,這使得這座城市在外觀上繁盛、靚麗,在骨子里卻沉穩、自信,這種感覺很微妙,讓你走在這座城市里,很融入,而且很安心。
寧芬堡宮?
Schloss Nymphenburg
此行的第一站是寧芬堡宮,寧芬堡建于1664至1728年,是一座巴洛克風格的宮殿,坐落在德國慕尼黑西北郊,是歷代王侯的夏宮。
沒錯,夏宮,可惜了我們的圓明園。
去往寧芬堡正值午后,波光粼粼的運河掩映在濃郁的草木間,河邊一條平整的土路走到盡頭,豁然開朗,便是運河盡頭的寧芬堡。
宮殿前那片寬闊的水域太誘人,像畫家沾上濃濃的顏料,在青綠的草坪上一筆抹出一片平整碧藍的湖水,逆光下星星碎碎泛著藍寶石一般的光。
湖邊就是寧芬堡紅頂白墻的宮殿,端莊的連成一線,漂亮的天鵝,披著雪白的羽毛偎在湖邊、游在水里,專心致志的曬著太陽。
這座夏宮外表簡潔,內飾雖也以奢華彰顯皇室身份,但相比其他皇宮更多了幾分清秀。
四層樓高的宴會大廳,白色的四壁,金色勾勒的線條,色彩清新明麗的天使壁畫,正中低垂的水晶吊燈像天鵝深垂的脖頸。
美麗的寧芬堡,像一位活潑明麗的貴族少女,窗外是漂亮的花園草坪,身后是綠蔭小筑、河水微凝。附近的居民在這里散步、聊天,帶著自己毛茸茸的大狗一起跑步。時光被打磨的寧靜而柔和,美好的像一幅畫。
男生的世界
His Word
這一篇的主題——名聲赫赫的寶馬總部、聲名赫赫的安聯球場、帥炸天的拜仁慕尼黑球隊(我總想說成拜尼穆仁黑)……抱歉,其實我都不感興趣!
H先生如數家珍的和我講這是什么車型那是什么氣缸;
我說,好啊好啊那這個是什么鬼呢。
H先生罕見的讓我給他和寶馬大樓合影還要給我照;
我說不不不,我來給你照。(竟然沒照出臉,求放過。)
H先生興奮的發現定的球票竟然是球迷區;
我悲傷的發現,球迷區的票都是站票。
H先生愉快的買了拜仁的圍巾和各種紀念品;
我裹著個拜仁圍巾問路,對方傾城一笑說他是科隆球迷。(媽蛋,都是紅色球衣分不清啊!)
H先生入鄉隨俗買了大杯的啤酒邊看球邊喝邊給我講解……
我累的半蹲在地上,抱著H先生的大腿翻看剛剛拍到的帥Cop。
H先生把自己當成了本地人;
我把自己拎成一個旁觀者。
H先生說這里真好,喝酒扯淡看球賽;
我說這里確實好,看人們喝酒扯淡看球賽。
H先生說你會不會覺得無聊;
我說不會,我不喜歡又不代表它無趣。
比如我喜歡那些我看不懂的車子的糖果色;
我喜歡看球迷爸爸扛著球迷兒子一路唱著隊歌走向球場;
我喜歡看人們像過節一樣享受一場不算很重要的球賽;
喜歡球場里有序的殘疾人專區專注認真的球迷;
喜歡盡管是平局的結果,人們還是心滿意足的愉快離場;
喜歡球場里3歐的大熱狗好吃的不像話,一口氣吃了2個;
我還喜歡參觀完展覽后,我的照片里有你的影子在給我照相。
瑪利亞廣場
Marienplatz?
瑪利亞廣場,兩天去了3次,上午一次、晚上一次、隔天又一次,因為實在太喜歡。
新市政廳,是我迄今為止見過的最宏大的一座哥特式建筑了,第一次見到他什么感覺呢?看圖!
他周體是十足滄桑感的灰黑色磚石,像是經過暗夜里雷霆暴雨的打磨,潮濕而陰冷,哥特式的整體架構和尖銳雕刻讓整個建筑龐大高聳、棱角凌厲,我快要貼在地上才勉強照的全他的尖頂,就那么一蹲,恍然覺得他分分鐘變成黑暗城堡,不禁自動腦補出烏云雷鳴、禿鷲盤飛、大魔王出場,好沒嚇自己一跳。
好了,關上腦洞,其實那天——陽光好的不得了啊!
德國國旗和巴伐利亞州旗色澤明麗,在陽光下隨風鼓動,市政廳的鐘樓上是德國最大的木偶報時鐘,隨著整點鐘聲重現威廉五世婚禮的盛大場景;廣場上人頭攢動,游客夢抬頭唏噓這座恢弘的建筑,街頭藝人逍遙自在的表演并大聲的宣稱著“我們可不為了賺錢”。
市政大廳的一側是圣母大教堂、幾個街道外是慕尼黑皇宮,而步行沒多遠便是熱鬧的谷物廣場,好吃的肉、好看的奶酪、好漂亮的花、好美的人兒、好可愛的小朋友。瑪利亞廣場同時還是熱鬧的商業區,大大小小的商場、琳瑯滿目的小店,到處人頭攢動,即便入夜也依舊十分熱鬧。
這個廣場完美地將歷史和現代融合在一起,大氣磅礴又琳瑯精致,凝重莊嚴又溫厚親和,嗅著空氣里歷史的氣息吃著鮮肉漢堡一點都沒有違和感,像在一個魔幻的城堡腳下趕最熱鬧的集,誰還在乎自己是王室還是平民?
皇宮與教堂?
Residenz Museum & MunichFrauenkirche?
前往慕尼黑皇宮區時,我們無意中走到了皇宮的背面,就是這個明晃晃的晨光下,黑乎乎沉甸甸的建筑——
再走近一點——
再撥開一點陽光——
嚯!
不得不說在墓內黑棲居的幾日,發現德國人的建筑審美和他們傳說已久的嚴謹耿直真是相得益彰。
慕尼黑的建筑多以方正居多,幾何線條簡潔筆直,盡可能去掉所有的花哨,幾乎所有的樓都一臉的剛直不阿;而同時,建筑的方形元素設計都以高大于寬的長方形為主,盡管主體建筑并不高,卻拉伸出一種高大聳立的視覺效應。
哪怕我是歐式風格的裝飾屋頂,那也只是直來直去的三角形;
哪怕我也在窗口裝飾了花朵,那我的窗戶也是四方形的;
哪怕我刷了糖果色,那我也喜歡方方正正噠。
所以看到這座更加方正、更加恢弘到讓人不寒而栗的慕尼黑皇宮,我第一感覺就是這也太德國了,oversize的磚石、穹頂,灰暗的色澤都不覺散發一種恢弘而強大的魄力。這不同于看到新市政廳時聯想到的黑暗童話,這種魄力有一種歷史的真實感,又帶有一種皇權的壓迫感,你定睛望著他,他便將你帶回600年前的維特爾斯巴赫王朝。
和外表相比,宮殿的內飾華麗明亮了許多。奢華的長廊、大廳,精美的壁畫、雕塑,瞠目的餐具、王冠、珠寶,還有藏于密室的以金器珠寶鑲嵌的皇室遺骨……
皇宮參觀的人很少,游客都只是低聲微語,整個宮殿奢華中張弛著莊嚴之氣,她像一部華麗的默片呈現著過往,那些兵器后的故事、王冠上的珠寶、畫幅中的嬌艷面龐沉靜在那個王朝的繁盛時光里,停滯了時間……
我呆呆的看著,然后突然清醒,趴在玻璃罩上看著王冠上的大寶石覺得自己又窮又可憐……
離著皇宮不遠,也在瑪利亞廣場的周邊,有一座紅色方磚砌起的雙塔教堂,那里便是圣母大教堂。
從皇宮來到教堂,真是一顆心軟了下來,雪白高聳教堂樸素而圣潔,親和的不得了。在教堂里點了一只蠟燭,買了一個小小的天使娃娃,賣娃娃的德國阿姨一臉正經的操著生疏的英語和我說話,比劃了很久,最后我終于聽明白了她想說:Hope?this?angel?protect?you。好暖。
教堂外的臺階上,坐著很多人,H先生拉著我過去湊熱鬧,原來是一個年輕的旅行團。穿著巴伐利亞傳統服飾的導游繪聲繪色的講解著馬瑪利亞廣場、圣母大教堂的歷史,年輕的學生們坐在臺階上認真的聽,我們幾乎停下了腳步舍不得走。沒有人舉著小旗子催大家到點了、要集合了、要出發了,那個認真講的身影和那些認真聽的面孔,生動鮮活。
慕尼黑啤酒節?
The Munich Oktoberfest
終于寫到啤酒節了!
寫的……快……累死……了……
原本去啤酒節的計劃在第二天晚上,可是到達慕尼黑的第一晚,我們就按捺不住了,臨時改了行程興沖沖的跳上地鐵直奔啤酒節。
然后,原本只是期待看看金發碧眼的姑娘小伙子們是如何喝酒擼串的我,吃驚的發現,這張從小在地理課本上讀到的城市名片,竟然意味著是一場如此盛大浪漫的——嘉年華。
我穿越進了美劇。
欣喜若狂!
摩天輪、海盜船,夜幕里的游樂場霓虹閃爍、人頭攢動。
好看的果子、精致的酒杯、漂亮的姜餅。
還有這個炸出了味覺新高度的薯條和雞肉。
名聲在外的HB已經排著隊進不去了,擠進另外一間酒吧,碩大的大廳里人山人海,人們站在凳子上,跟著樂隊的旋律齊聲合唱。
那是一種很讓人動容的集體幸福感,有多少民族可以這么多人自發的合唱這么多首歌。我們抱著啤酒人擠人的穿過狹長的甬道,四周是節奏振振,笑聲朗朗,歡呼掀過穹頂。這個自律而爽朗的民族讓他們有自信舉辦這樣的盛世狂歡,并沒有多么羨慕,而是已不由得融入其中,和著音樂和H先生愉快的大口干杯。
一個嚴謹而熱情的城市,這個完美的結合,讓慕尼黑與眾不同。
新天鵝堡
Schloss Neuschwanstein
最后一站,是雨中的新天鵝堡。
也許你不知道新天鵝堡,但你一定知道迪斯尼城堡。
這座夢幻城堡的原型,正是新天鵝堡。
其實新天鵝堡是一個悲涼的故事,她的建造者,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茜茜公主的表侄子)。路德維希二世無治世之才,卻充滿藝術氣質,一生將所有的心血傾注在新天鵝堡的建造上,打造屬于他的夢幻王國,直至非命于政治旋渦,新天鵝堡成了他未完成的夢。
積雪終年的阿爾卑斯山、無邊的原始森林和平鏡般寬闊的大湖,白色的天鵝堡安靜的矗立在山巔,坐落在湖光山色中。
去新天鵝堡的路上,會路過高堡。
路德維希二世曾經就是在高堡中日日望著新天鵝堡一日日建成。不知怎的,聽著講解器看著這個望遠鏡,有種莫名的悲傷,仿佛可以看到一個駐錯身體的靈魂遙望自己的夢想之國,但卻遙遠的注定成為一場夢。
煙云蒙山,雨打落葉,馬車在山間的小道上轆轆前行,駛向山頂那個悲傷的童話世界。
結語
Ending
有人會說,在國外就一直是開心的么?不,當然不會,由于語言的障礙、文化的差異或是素質高低,其中多多少少會有不愉快。比如點餐這種技術活兒面臨的溝通不暢的尷尬;比如被外國“友人”主動指導如何買地鐵票后索取報酬;比如受“小商小販”強賣手鏈時飛奔“逃命”;再比如本以為一座城市是經濟中心或是浪漫之都,結果發現卻都是臟亂差……
世界上沒有哪里是完美的,旅行不是離開現實,而是從一個現實去到另一個現實,讓有限的生命多一種維度去感知,正是這種真實的感知讓旅途生動而豐滿起來。
在這樣生動而豐滿的旅途上,好慶幸,我們走過了慕尼黑,她沒有隔著旅游城市的面紗望著你,而是熱情的接納你,是而幾乎你去的所有地方都有這座城市生活原本的脈動——你去的廣場是也是他們的廣場,你去的教堂也是他們的教堂,你去的市場更是他們的市場,你笑著說好吃好看,他們說這也是他們的最愛。這里不會有一串小店賣著一樣的紀念品,沒有人開著店鋪一看就是賣游客食品,你像當地人一樣生活,他們像當地人一樣接納你,你從地鐵里出來走在回酒店的路上,就像走在回家的路上——夜幕低垂,整個城市都睡著了,你也該睡覺了,就是這樣。
這個城市,讓你在第一天就覺得仿佛來過,讓你在最后一天告訴自己,還會再來。
離開慕尼黑的火車上,看到了一場美麗落日,金紅色的火燒云鋪過天際,包裹著田野里的木屋,一切都那么恬靜、安逸。
火車上認真讀書的年輕人。
街道上幸福摩登的母女倆。
早市上穿著考究的買菜老人。
花圃里笑著買花的中年婦人。
運河邊讀書的姑娘。
我看不出他們生活的幸福指數,但是他們的安寧和愜意確是那么真實而令人沉迷。
慕尼黑,再會。
— End —
相關閱讀:
我們是“大雪”和“初夏“,這里使我們的原創專題,希望結識同為人妻但又不愿僅為人妻的你,在歸屬與自由,幸福與牽絆中,超凡脫俗。
用筆和鏡頭將每一處美好記下,因為不做人妻,我與你白頭偕老,就像那株木棉。
不僅是妻子所有內容均為原創,請勿未經許可轉載。謝謝^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