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過,閱讀可以讓你成為那些優(yōu)秀且極少數(shù)的人的路徑;談過,閱讀的重要性。也許我們都需要閱讀,即便是為了浪費時間,那,如何閱讀呢?
在此之前,我得先談談關于書籍的分類,在我的世界里書籍大概分為三類:提升認知類、擴寬視野類、消遣類。
如果將閱讀視為騎自行車的話,
提升認知類的書籍就像是爬坡,不好讀;
擴寬視野類的書籍就像走平路,比較隨意;
消遣類的話就像走下坡路,特別爽。
這也是為什么說,閱讀實用型書籍可以讓我們成為那些優(yōu)秀且極少數(shù)的人的路徑,因為不好“走”啊!
不過我今天介紹的這種閱讀方法,我是僅僅用來閱讀提升認知類的書籍,以下提到的閱讀都是閱讀提升認知類的書籍。
閱讀什么最重要?
我覺得是作者的思維或者準確的說是作者的思考方式,最重要。因為一本書的背后是為了解決某些問題或者解釋某些現(xiàn)象,而外界優(yōu)秀的大腦就像牛頓第一定律中的外力(一切物體總是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yōu)橹梗鼤仁刮覀兂砷L。
這個方法分為三步:
第一步:短時間破解全書。
想要一本書為我們服務,我們首先就得知道這本書到底在講什么,即是說,作者想解決什么問題。如何破?
拿到一本書,我們可以從封面、目錄、序言、結(jié)尾這幾個板塊去了解一本書大概。
在封面上,具有書名甚至還會用關鍵字點明書中的重點;
目錄是作者的核心邏輯,通過小標題得知作者如何推進整個內(nèi)容;
結(jié)合目錄去看序言,作者一般會將寫作目的與核心結(jié)構在序言里展開;
有個現(xiàn)象就是,大多數(shù)讀者都會在結(jié)尾作總結(jié)。
通過第一步,我們就要對于什么是我不知道的、我感興趣的、需要仔細閱讀的,什么是我已經(jīng)知道的,可以快速閱讀的這些問題有一個大概的判斷。
第二步:先答題再去看答案
任何一本書,都是作者對于某個問題深入思考的結(jié)果。可,對于任何一個問題,我們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而讀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你的觀點與作者的觀點互相對比,獲得啟發(fā)。
如果不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直接看答案,則將會得不到多大的啟發(fā)。所以在完成第一步后,別急著直接看書,我們對于這本書想要解決的問題先進行思考,然后寫下我們的思考過程,這是為了后面將我們的認知與作者的認知進行對比,提供基礎,以便獲得啟發(fā)。
第三步:內(nèi)化
只字不差的讀完了,獲得作者的答案,與此對比,也許受到了啟發(fā),頓然醒悟。到此,也許有人就會認為閱讀的使命就完成了,別想太多了,真是這樣的話,你只能知道了很多,但卻沒法用。
讀書不在于你讀了多少內(nèi)容,而在于那些使自己啟發(fā)的內(nèi)容是否轉(zhuǎn)化為我們的行動力,否則就是浪費生命。那些啟發(fā)與新知需要與我們的已有的認知進行聯(lián)系,進而使我們不斷的優(yōu)化我們的大腦。那怎么做?
成甲說,當我們讀到一個有啟發(fā)的觀點時,應該從現(xiàn)象層、原因?qū)印⑿袆訉尤齻€層面來思考。
現(xiàn)象層我們需要尋找方法本身的差別,去分析我們自己過去的觀點是什么,而作者的觀點是什么,誰的觀點更好一點。
原因?qū)游覀冃枰伎紴槭裁催@個方法會有作用?為什么作者能想到?這里的重點不是你分析的過程對不對或與作者的結(jié)論是否相同,而是你有沒有思考這個過程,努力提出自己的假設,進而去尋找答案。
行動層我們需要想辦法用到其它的領域,問問自己這個辦法還能運用到哪里,其它領域適用嗎?
最后一步,挺難的。
不過我們知道成長的路不好走,可,我們也應該知道,這些辛苦都是我們理應擔負起的責任。付出了多少,又得到了多少,都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其實這個閱讀方式就像我們的錯題集,拿到題目自己先做一遍,讓后對答案,只不過沒有對錯之分。將我們的思維與作者對比,找到更好的方式,然后找到思維漏洞或思維缺陷,進而優(yōu)化我們的思維。從這個角度看,閱讀就是為了填補我們的認知缺口或信息缺口
這是我喜歡的一種閱讀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如果我們手里只有錘子,那我們將會看啥都像釘子,所以我們需要豐富我們的“工具箱”。
《超級閱讀術》齋藤孝,比較推薦,但不適合精讀一本好書
《萬萬沒有想到》萬維鋼,里面有一篇關于閱讀的文章,推薦
《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是一本好書,不過太繁雜、冗長了,有興趣可以看看。
關于閱讀速度問題,市面上有很多快速閱讀的指導書籍,我都不推薦。其實閱讀速度是基于我們的理解力,隨著我們閱讀的刻意練習,理解力提升了,速度也會順帶提升了。所以想提升速度,就得先搞定自己的理解力。
關于書籍選擇問題,很多人會找所謂的書單,其實書單是比較私人化的東西,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所以盡量別去找書單。那如何選書籍?
李笑來的方法論是,我們可以去找某些領域牛人的書籍,如果一個人比較靠譜,那他做的事也會比較靠譜,進而他推薦的書籍或人也會比較靠譜,畢竟物以類聚嘛!除此之外可以看看出版社是否出名、印刷次數(shù)是否足夠多等這些指標,畢竟好東西才會被人們接受。
其實我的經(jīng)驗是啥都讀,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然后多讀一些,讀多了,有些書籍你在購買時就會自動判斷了,那能力已經(jīng)內(nèi)化了。
有人問:閱讀,有什么用?沒用,您該干嘛干嘛去,別去浪費您老的時間。
畢竟,有些樂趣必須經(jīng)過學習、訓練、掙扎才能體會到,一旦體會到了,就再也不想回去了。
閱讀,只有你喜歡上了,才能讀得進去,才能享受到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