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岡仁波齊》,總想要寫點什么,但突然感覺任何的語言都顯得那么的虛空和無力。
幾乎沒有什么故事和情節,也沒有背景音樂,就是一幅幅藏人生活的畫卷,逐次呈現,有時候鏡頭甚至是完全靜默的,讓我誤以為網絡又卡頓了。
導演張楊說要拍成紀錄片的風格,的確,如演職員表所示,每一個演員都是演的自己本人。
芒康的幾戶村民,準備在馬年,岡仁波齊的本命年去朝拜神山。這幾戶人就是藏區一個村子里普通的村民,而非我開始以為的“宗教狂熱分子”。這讓同是普通的人的我,從內心里愿意陪著他們走上一程。
一路的高原風光,用美字來形容,是不恰當的。必須要找一個準確的詞,那就是“純凈”。純凈的天空,純凈的雪山,純凈的河流,純凈的靈魂。
318國道,雖然崎嶇,但路面真是不錯。讓我有了自駕一盤兒的沖動(現在開始,努力搬磚,爭取早日湊齊購車款)。
對于我們這種沒有信仰的人,很難理解,他們為什么要歷時數月,徒步2000多里,去朝拜一坐所謂的神山。也許,是他們生活太過艱辛,加上愚昧,以為這樣就能改變命運。當我冒出這樣的念頭的時候,立即就感到羞愧難當——藏區的牦牛,一頭價值幾萬,他們幾乎每家都有幾十甚至上百頭,才不是我們認為的窮人。
朝圣之路,須從出發那一刻起,一路磕拜,直至終點。歷時數月,遭遇泥石流,風雪,甚至馱運物資的拖拉機車頭,也在途中被一輛失控的越野車撞壞了,他們沒有作過多計較,棄了車頭,大家一起,吃力的拉著車身,走上一段,停下來,又空手回到起點,撲身下去,一路磕拜;然后又拉起車身,再走上一段……
然而在他們臉上,看不到半分苦難之色,只有平靜。
入夜,在路邊搭起帳篷,晚飯后大家一起席地而坐,長者說:“我們開始念經吧。”大家答:“好。”立即,娓娓的誦經聲響起,我的心里,也突然感覺到了一份平靜,眼角甚至有了淚水,不因為感動,不因為憂傷,也不因為幸福……
他們朝圣的目的,導演在本就不多的對話里,刻意作了交待:贖罪,祈福。
我們每一個人都罪孽深重,也許我們從不這樣認為,所以我們從沒有想過要贖什么罪。“為眾生祈福”,那更是我們無法承受的生命之重,我們更多的是在感慨,付出的太多,獲得的太少。
我們放不下身段撲身,雖然在俗世紅塵中,我們本來卑微得如同一粒塵埃。我們磕不下一記響頭,因為我們是唯物主義者,心無敬畏。我們不信來生,今生已經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