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復讀的關鍵考慮因素,是你自己“想要復讀的原因”是什么。
所以需要自己來搞清楚。
哪些情況可以復讀?
因為身體欠佳、發揮失常而沒有考好,屬于考場失手可以選擇復讀。
高考成績位于本科線左右的考生發展潛力較大,比較適合復讀
哪些情況不建議復讀?
心理脆弱,上考場就驚慌的,反而可能在復讀的一年內,加重心理負擔,成績不升反降。
高考成績過高或過低的考生,復讀的效果不太明顯,能升學就盡量升學
總之,理性判斷是否復讀
看分差:學生的實際水平(平時考試的分數)減去實際分數所得的分差就是他有可能通過復讀提高的分數。要看分差決定是否要復讀。
看發揮:有的學生平時成績還過得去,但因為考場沒發揮好或犯了一些低級錯誤導致高考失利,不甘心讀高職專科或者家庭狀況不允許選擇本科三批的院校,可以考慮復讀。
看潛力:是否適合復讀主要看的是學生自身的潛力。有些學生適合復讀,比如說他在高一高二時沒有好好學習,到高三甚至是高三下半年才覺悟并開始努力,這次高考成績雖然不太好,但如果他把這股勁頭堅持下去,再復習一年效果可能會很明顯。
看心態:要看心理承受力是不是夠強。心理素質差的考生還是免了吧。
看口袋:經濟條件是否允許也是決定復讀之前要考慮的一個因素。
考慮變數:復讀一年的變數,學生和家長也要看到。不是多讀一年分數就一定上漲,不是分數上漲在全省的名次就一定上漲,不是排名更靠前就一定能報好志愿走得比今年更理想。有人曾說,填報志愿有賭博的感覺,那么復讀也類似。付出一定有回報?未必。
復讀效果如何?
按往年情況粗略估算,一年的時間,分數增長在30―50分屬于正常現象,若非毅力堅強、決心很大或者這次高考出現嚴重失誤的學生,很少有人的分數能超過100分。更為關鍵的是,并不是每個人通過復讀都漲分,也有不少是降分的,這對家長和學生的心理顯然是一種考驗。
最后,祝天下考生都能找到自己高考后的方向
參考:
高考引擎編委會主編,揚帆起航,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06,第58頁
我是永遠相信光的21世之光@21世之光
關注我,了解更多“教育”、“生物學”相關話題
碼字不易,認同也可以點個贊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