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高考失利,復讀是一次相當重要的人生選擇。很多高考失利的考生都會糾結到底要不要選擇復讀。據了解,近些年參加高考的往屆生人數越來越多,但通過有關專家對復讀現象的研究認為,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復讀,那么怎么判斷考生適不適合復讀呢?
哪些考生適合復讀
一般而言,高考成績過高或過低的考生,復讀的效果不太明顯。比較有利于復讀的分為以下幾種:
1.高考發揮失常:一般是指考試時身體不適,因生病影響水平發揮;心理焦慮,整夜失眠導致考試失常;粗心大意,造成不必要損失,如涂錯了卡,漏做題,時間分配不當,或違反考規導致扣分、丟分等。
2.平常學習態度不認真:考前貪玩,如迷戀網吧,經常到電子游戲室,耽誤學習,受到落榜打擊后才醒悟。
3.學習方法不當:有的學生偏科,有一科很差,拖后腿,只有復讀,重點攻差科;忽視基礎,眼高手低,把精力放在解難題上,策略上犯錯,致使基礎題分拿不全,難題分又拿不高;不聽從老師指導,不注意勞逸結合等,使學習效率低下。
4.藝術類考生文化課成績差:一些藝術類考生,每年都有因為文化課成績差而落榜,隨著藝術類專業提高文化課錄取線,集中強化文化課學習成了不少藝術類考生的必經之路。
5.彌補報考志愿失誤:有的考生由于所報志愿沒有拉開梯度,結果考出的是一批本科的分數,卻掉入二批本科的起點;也有考生填了“服從調劑”,結果與自己的志向差距太大,比如,根本不打算學醫,卻被醫學院錄取。
其實作為過來人,大家對高考復讀都存在著不一樣的想法,有些覺得復讀一年可以讓你進入理想的學校,但是不是所有復讀的人都是這樣的,復讀一年,你是不是能夠頂住壓力,最后你是否真的能夠如設想那樣考出滿意的分數......這一切都是未知的,如果你有勇氣、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夠成功,那也未嘗不能嘗試一次。
高考失利要不要復讀?不是別人怎么說你就怎么做。高考失利,首先你要總結一下失利的原因是什么,是因為考場上太過緊張,還是做題方式不對,還是因為考場上身體不適,因生病影響發揮......總結原因很重要,可以說這直接決定你到底要不要復讀。
其次,如果決定復讀,你要想想是否能夠承受比之前更大的壓力,都說復讀生比應屆生在高考中更具優勢,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復讀生要面臨的壓力遠比應屆生要多得多,“萬一再考砸了怎么辦”,“這是第二次考了,再考砸了豈不是很丟臉”,“我是復讀生,老師同學會不會看不起我”等等,可見復讀生的心理壓力是很大的,如果決定復讀,就要做好吃苦的準備。
復讀要做什么準備?
一.心態調整
1.不怕苦。不怕苦。復讀這一年需要花更多的力氣,并不會因為你有過一次高考經歷就會輕松一點。如果不花力氣不刻苦,一年一晃就過去了,定會毫無收獲。
2.下決心和恒心。說得容易做起來是比較艱難的,一開始雄心壯志,讀了一個月后開始覺得乏味,很多學生會出現倦怠、泄氣的狀態,決心開始動搖,恒心不足。
學生在暑假里就應該調整好心態,盡快進入學習狀態,這樣開學時才能面對高復班緊湊的學習節奏。
二:學習方法調整
首先應對自己的成績作一個評估,特別需要關注的是高三那年的模擬考試成績和高考成績,并進行自我分析,找出考試主要的失分原因。如考生在總結數學時要多找扣分的原因,而不要過分關注數學考卷的難易程度。因為學生今年失利的原因可能是明年繼續失利的原因。
對于一些偏科的同學來說,更要善于利用暑假對弱項進行知識點的整理。有分析顯示,薄弱科目的提高會使學生在第二次高考中增加20至30分。學生可以利用暑假的時間,堅持每天背英語單詞和詞組、整理理科方面的錯題等,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基礎知識。
三:家長支持
家長也應充分尊重并支持孩子的選擇,做他們堅強的后盾。
關于復讀,請同學們理性分析,祝準備去復讀的每一位同學來年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