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20:21,壹品創作者聯盟(以下簡稱“壹品創聯”)網文縱橫公會頭腦風暴公社準時召開“武林大會”,集結各路“英雄好漢”到場“聽海觀潮”“一覽眾山小”“一語道破天機”。
經過一天的投票,5月12日公社心靈捕手——“四大名捕”評選結果已揭曉,他們依次是:賀蘭岳、悟莘齋主人、二萌勿語、小桃爸爸(每月獲評心靈捕手次數最多者自動成為月度心靈捕手,每年獲評心靈捕手次數最多者自動成為年度心靈捕手)。
頭腦風暴(2021年5月12日):
一、思考與探討課題(二萌勿語命題)
前段時間很火的電視劇《小舍得》中的“雞娃”教育再次引來熱議。
1.大城市的家庭是否真的都瘋狂“雞娃”?
2.您是否認同“雞娃”教育?
3.“雞娃”教育是否算是販賣焦慮?
(所謂“雞娃”,原本來自“激娃”,意思是通過一系列的家庭以及課外的教育活動激勵孩子學習成長的行為,又解釋為“給孩子打雞血”,所以“激娃”又被寫作“雞娃”,并被網絡接受為新詞匯。)
二、思辨與華山論劍(按出場順序)
劉九歲:
我有孩子。我的教育態度是快樂教育,不是讓孩子自己選擇,而是不給他那么大的壓力。我覺得與其瘋狂地讓孩子學習,不如讓他增加自己的閱歷。這跟錢沒關系,而是一種態度。
就現在的補課市場而言,寒門難出貴子了。這種事情沒有絕對的公平,我的意思是不要唯教育論。
不管做什么都打著激勵孩子的口號,孩子壓力山大。有些家長一看別的孩子會唱歌、會跳舞,在家急得上躥下跳,覺得自己家的孩子簡直是個“廢物”。他竟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優點。我們家二樓的家長就是這樣的,我說的就是他家的孩子。
急啥?我們家的孩子上幼兒園時啥也不會。上了小學以后并沒落下功課,不用著急。
這一點我和你差不多,孩子想學就行。
作為家長,我們要把家長自己的焦慮變成一種激勵,其實就是把焦慮傳遞給孩子。作為家長除了為孩子提供溫飽的生活,還應該為孩子提供健康輕松的環境。如果為了自己而“雞娃”,這是一種失敗。孩子沒有一個溫暖的童年,也不會有一個溫暖的成年。
誰說只有虎媽能教好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拍桌子拍得自己手腫了三天。孩子哭著跟我說,“你應該先和我講道理。”我們常說“不用替古人發愁”,其實也不用替孩子發愁。
我只是覺得孩子有自己的上限,我引領他學會努力,讓他自己去認識世界比灌輸給他要好得多。這樣即使有一天我不在了,他也能堅強快樂地生活下去。
人生短短幾十年,熙熙攘攘,利來利往。追求的東西應該是更高層次的目標。孩子的學習成績可以不好,可以是一個平凡的人,甚至是一個在溫飽線上掙扎的人。這些都不重要,因為他一定有一個與別人不同的世界,哪怕這個世界不是那么精彩。
女的也可以做啊,讓我想想。
我要是變成女的,就嫁給我自己,這么好的男人不能便宜了別人。這是對自我有夸張的認識。
現在有很多不婚主義者,很多都是女性。
有約不過夜來半:
說到底,“雞娃”教育就是因為家長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平凡的人而已。他們總想打造神童,讓孩子考上好的大學,找好的工作。
在公司年會上,我們新來的同事表演節目——吹拉彈唱樣樣拿得出手。她認識五線譜,自己一邊彈琴,一邊唱《明天會更好》。我們為她鼓掌時她卻哭了。她說小時候父母給她報了各種藝術班。彈奏二胡、鋼琴、琵琶她都會,舞蹈、運動、圍棋她也會。為了高考時獲得加分上藝術學校,她家為她花了好多錢。可是畢業后工作她的月薪才三千元。她覺得對不起父母的培育,滿心慚愧。她現在少年圍棋學校培訓班工作,每個月的工資是兩千元加課時費。
嗯,可能是這樣吧。她現在已經三十歲了,之前是去英語輔導培訓班工作,后來嫌教學壓力大,又去了知音琴行,現在到了圍棋學校工作。因為她有能力,找工作可以隨便挑。但是工資都是與招生和學生續交學費掛鉤的。
你說得很對。作為父母,都會攀比——拿別人家的孩子對比自己的孩子。其實,這樣對孩子來說并不公平,因為孩子沒有拿別人的父母和自己的父母對比啊。
我看到鄰居家的孩子上幼兒園就會數到一百了,我急得不行。鄰居看到我家孩子上小學一年級就可以背好多唐詩宋詞,《三字經》隨口就來,也急得不行。其實這樣完全沒必要,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軌道。
后來我教孩子背唐詩也不再要求他死記硬背了,他能理解哪句就背哪句吧,隨他去,不記得作者的生活年代也無所謂了。
上個月(農歷)十五那天晚上,我們回家路過水庫邊,迎面輕風吹。孩子指著波光粼粼的水面隨口和了一句唐詩,“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我覺得真好!我都忘了作者是誰了,但是此情此景,他知道運用了,讓我感到很自豪。
我之前看過兩篇有關教育的文章,一篇是《三分學,七分等》,另一篇是《靜等一朵花開》。對于孩子的學習問題,家長不必太焦慮。有些事,不必著急要結果。很多東西,都有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小鎮青年在都市:
我2015年時就閱讀過《虎媽戰歌》,對里面提到的教育方式還是很贊同的。孩子自己是沒有選擇學習和上進的自覺性的,你讓他選擇,他肯定選擇玩,只要學習方法科學就好。
寒門貴子靠的還是高考。
比如東非大峽谷、歐洲列國,虎媽們可不是要求她們的孩子在地圖上閱讀的。
我同事會跳舞、演講,在單位不用去一線做主持人。
《虎媽戰歌》一書的作者的老公是暢銷書《人類簡史》的作者——猶太人,她家的起點是很高的。說實在的,普通的父母想激勵自己家的孩子都很困難。
賀蘭岳:
其實不只是大城市,現在瘋狂“雞娃”式教育孩子,全國各地都很普遍。對于這種近乎填鴨式的教育,我本人不是很認可。我認為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有針對性地幫孩子選擇一些課程,當然也不能完全聽任孩子,算是尋求一種平衡吧。
作為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興趣,陪孩子一起學。
閱讀與貧富無關,而是一種態度。現在自己家的孩子剛開始進入社會,工作待遇普遍都不會太好。
對,以愛之名行專制之事最可怕。不論從事哪個行業都得堅持啊,如果這份工作干一兩年沒起色就換,不知到找自己的問題,而是一味地換工作,她永遠是個新人。
不論哪個每個行業,錢都是內行人掙的呀。我感覺她缺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在一個領域垂直深耕的耐力。
我的觀點——家長在確保孩子按時完成作業的情況下,最多選一到兩個孩子感興趣的培訓班就好了,沒必要非要把孩子整成全能型人才。
是呀,太多家長逼孩子,說是為孩子好,其實更多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那點虛榮心罷了。
家長自己本身就不咋地,卻非得把孩子整出來個博士,有能耐自己當時都干嘛去了?逼孩子又何苦呢?
是的,我兒子現在讀六年級,除了完成日常作業,還有個跆拳道班課程,別的都沒有。平時他該打籃球打籃球,該玩就玩,每次考試都排在前三名。
對呀,我這個“貓媽”陪孩子不知陪得多好呢。
要對孩子因材施教,關鍵在于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態度。為孩子好,貽笑大方。孩子心累,身體也累。起點太高,對孩子來說,就是壓力。
家長像猴子一樣,抓耳撓腮,急得不行,然后就為孩子報興趣班,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去,唉。但是,很多家長沒意識到這個問題。
除非不陪孩子寫作業,陪孩子寫作業,就會變成“母老虎”,不發脾氣的母親是天使。陪孩子寫作業,慈父也會變成“惡爸”。
小桃爸爸:
關于這個問題,我還是自己當初的觀點——每個人不完全相同,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也是不同的,即便給所有孩子都進行相同的高效教育,得到的結果也不會相同。只要有差距存在,就總有最好和最差的結果存在。
人生之路,需要孩子自己選擇和走下去。
我覺得家長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如何快樂,不是如何享受快樂,而是如何讓孩子獲得快樂。一個心中長期被陰霾籠罩的人,即使高高在上、叱咤風云,終究也是不幸的。
我們家的孩子和我一樣,天生就不是學習的“材料”,寫一個字玩半天。我算是知道我小時候有多欠打了。
沒用,我小時候經常被打。假設孩子是只羊,你硬是用鞭子抽它,它也沒法拉磨。
我閨女和我基本上就是同樣的靈魂裝進不同的身體里了,和我小時候一樣一樣的。郭德綱說得好,“你看他長得跟個鐵匠似的,你叫他學鋼琴也不靈。”她讀書也沒好到哪里去。
如今社會的普遍情緒就是累,現在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身累、心累、頭腦累,大累、小累、老人累。
我親戚家有個孩子,初中二年級洗衣、做飯、種地、砌墻樣樣精通,就是學習不靈。他沒事以做菜為樂趣,在我看來簡直是個天才,可是家里人氣得不行。只要是農家院里的活,他什么都會做。這樣的人早點到社會上歷練一下其實是不錯的選擇,雖然他年紀還小,參加些社會實踐也是好的。可惜家里人只想讓他學習,花錢請人為他補課,弄得大家都很鬧心。
性轉題材不是有的是嗎?最有名的是前幾年的《你的名字》。我查了一下,那是2010年的,日本的性轉題材類作品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有了。
現在女扮男裝的不多,男扮女裝的多的是,還有玩靈魂互換、身體變異的。
我母胎單身二十七年,從來沒有姑娘理過我,關鍵是娶不著媳婦,夠不上“慷慨悲歌”啊。
那當然了,你知道我有這么個孩子是多么成功的一件事情。我閨女是我這輩子最杰出的成就,所以我無時無刻都要冠名。
我認為自己喜歡怎樣都行,侵害他人權益就不對了。對待這種事情要分清,要尊重,但是不能遷就,我尊重你的取向,同時你也要尊重我的權益。
實不相瞞,我兒子就“雞娃”,我感覺我的童年比他的幸福多了,我這個當爹的對不起他啊。
沒辦法,內卷從娃娃卷起,去他的“社會”。主要是我媳婦不允許他成為別人的娃,我一有時間就帶他出去玩。
我們這邊還好點,大城市有些學區房價格令人咋舌,小區里根本看不到孩子。因為小區里的孩子都在上補習班 ,要不就是在去補習班的路上。
今天這個話題可以,很實際。我感覺現在的孩子要是不讀個十幾、二十幾年書,都快要無法在未來的社會上立足了。
我感覺也是這樣。我就想問一個問題——科學家說原始人類的壽命只有十幾歲,也就是說他們有可能很早就開始傳宗接代了,那么大概是幾歲呢?也就是說還沒開始“雞娃”呢,就“嗝屁”了。
我問三個問題——
1.如果男人都變成女人,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2.如果女人都變成男人,你最想做什么?
3.如果有下輩子,你想不想換個性別投生?
原來你內心什么酷啊,你變成小妞想干嘛?你去的話他們肯定歡迎,從用身體打,變成用荷爾蒙打。我得先看看自己的胸大不大、屁股圓不圓,腰的尺寸是不是A4的。
你這是浪費資源啊,不過我之前寫過一篇這樣的小說。其實每個人心里都住著一個異性的自己。
我對這方面有關注,堅持跑步、游泳好多年啦。
我給你們上數據,韓劇過癮 。
說真的,我那會兒還沒有對象。我當時就想只要是個女的,只要她不嫌棄我,我就娶了。真的啊,我那會兒可自卑了,只要有女孩對我說一句話,我都能直接想到和她生的娃叫啥名。那會誰要是追我,一追一個準兒。我都得反抱她大腿,哪怕那腿像大象腿那么粗。
我上初一的時候就有很多女孩喜歡我,后來在酒吧還有被“女痞子”壁咚索吻的經歷。上初二時我就不繼續上學了,受不了了。
你對我有興趣?
三分甜毒:
我認為作為家長接受自己和孩子都是普通人就好了,和孩子一起學習,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
對于他喜歡的和追求的,我盡力協助他,該幫的時候幫,該放的時候放,想讓孩子上進自己就跟著一起進步,以身作則比強硬地要求他做什么好太多了。
如果家里人都看書,孩子就愛看書,如果家里人都急躁,那么孩子怎么會不急躁?所以,“雞”孩子先“雞”自己。
我覺得我家孩子跟我一樣。我現在出門都是孩子提醒我拿鑰匙、拿包、戴口罩。我成為他的大哥,買個滑板他不敢上,我學會了,開始在廣場玩。他就特別想學,后來輪滑、滑板都學會了。
自己做不成的事情,也別希望其他人能做到。我覺得社會已經走到需要把個人優勢放大的地步,社會上有各種賽道,你只要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就可以了。
用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肯定不行,所以還是得因材施教。
文化課不行咱搞藝術,再不行咱搞體育,什么都能搞。還是不行的話,性格好做個銷售還算是不錯的選擇。
好厲害,砌墻這種技術活都會,做廚師也挺好。這證明人家生存能力沒問題,就怕學習好卻四肢不勤、眼高手低的娃,家里人要是讓他上新東方他肯定能學得好。現在中國很好缺高級技工方面的人才。
變成男的我想打籃球、踢足球、跑酷,女的沒有隊友啊,都是些男的在玩這些,我去了會尷尬。除了在學校里有女的玩這些,畢業出來以后全是男的在玩這些,所以我不想去啊。
你是男的,會不會一直關注自己高不高、帥不帥、有沒有肌肉?現在人的性別好像沒那么大的區分度,所以不管你是男的還是女的,都很臭美。
你把原始人想成是動物就可以理解了。
尋:
我記得最早是韓劇《秘密花園》吧。
想是一回事,實際又是另外一回事。大家都會對伴侶有所期待的。
這是性別認知障礙吧。我很早之前看到新聞上說,一個父親結婚后變性了,跟老婆成了姐妹,子女也理解他。這種事只要不損害別人,還是不要總是用“有色眼鏡”看待。
我記得是國內的啊,最近又看到了那則新聞。但我不記得是在哪里和什么時候看到的。
那還得加一句——別人尊重你的取向,同時你也要尊重他的權益才公平。
云行筆記:
變成女人以后的第一件事——趕緊愛上那個男人,一分鐘都不能等。有些事情需要理由嗎?
這是一種社交恐懼癥,變成姑娘后,你就會發現從來沒有小伙子理自己。
自卑是自我捆綁與束縛,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和目標的迷茫的表現。在任何時候,每個人都不要對自己失掉信心。很多時候,恰恰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個人的潛力都是無窮的,被開發得那么少,就應該明白“天無絕人之路”的道理。
有時候我們看似連一線希望都渺茫時,不妨自我督促和對自己狠一點,讓自己再頑強一點,再勇敢一點,再樂觀一點,找到那個真正適合自己的突破口,實現新的華麗轉身……
木班小辛:
不想交換性別,做女生最好了,從大學到現在,幾乎一直在談戀愛。
現在我累了、乏了,感覺談戀愛沒啥意思。不過我覺得結婚挺好的,不想談戀愛了,就想結婚。
三、后記
廣大優秀的簡友們,經歷了一場曼妙的頭腦風暴后,你是否有對其中的些許文字產生共鳴或有更加精彩的論述在腦海中靈光浮現,歡迎在下方留言區域留下你的精彩觀點和感受,同樣歡迎優秀的你加入網文縱橫公會之家,共同推進壹品創聯建設發展,為簡書注入生生不息的人氣和能量,讓你我行走在文字江湖中充滿力量。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