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暇之時看到毛奇齡《陳老蓮別傳》中寫道: “顧生平好婦人,非婦人在坐不飲;夕寢非婦人不得寐。有攜夫人乞畫,輒應去。”醇酒婦人是他的靈感來源,更有甚時,“及酒邊召妓,輒自索筆墨,雖小夫稚子,征索無弗應。”
讀罷,對于陳洪綬愈加好奇,今天來說說——陳洪綬。
《醉愁圖》 陳洪綬
陳洪綬狂怪,
在明清時期獨樹一幟,
無與倫比。
他個性傲兀,
性情放誕好色,
“生平好婦人,
非婦人在坐不飲;
夕寢非婦人不得寐。”
《采菊圖》 陳洪綬
陳洪綬(1599年-1652年),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詩人。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晚號老遲、悔遲,又號悔僧、云門僧。他的作品荒誕而深情,充滿怪趣味亦是真性情。魯迅先生對之極為推崇,認為“老蓮的畫,一代絕作”。
他一生以畫見長,尤工人物畫。
所畫人物偉岸、線條細勁,
花鳥等描繪精細,設色清麗,
手法簡練,格調高古,
享譽明末畫壇,
與當時的崔子忠齊名,
號稱“南陳北崔”。
官宦世家卻家道中落
幼年,已顯露繪畫天賦
陳洪綬祖上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出生前,有道人給他父親陳于朝一枚蓮子,說“食此,得寧馨兒當如此蓮”,所以陳洪綬出生后,小名即為蓮子(晚號老蓮),譜名則為洪綬,一名胥岸,字章侯。
荷花雙蝶圖
陳洪綬幼年即展露出了極高的繪畫天賦。九歲父親去世,隨藍瑛(“浙派三大家”之一)學畫花鳥。藍瑛贊嘆道:“使斯人畫成,(吳)道子、(趙)子昂均當北面,吾輩尚敢措一筆乎!”自愧在人物寫生上力不及洪綬,并從此立誓不再畫人物,曰:“此天授也。”
陳洪綬 童子禮佛圖軸
有一次,陳洪綬在杭州學府里見到李公麟七十二賢石刻像,用十天時間畫了一個摹本,人們都說臨得很像,陳洪綬聽了很高興。后來他又去臨了十天,邊臨邊加以改造,結果人們都說臨得不像,而陳洪綬聽了卻更高興。
陳洪綬 摘梅高士圖
關于陳洪綬的繪畫天賦,還流傳有這樣一個故事:
相傳陳洪綬四歲那年,到親戚家的私塾里念書。有一次,親戚因有事外出,交代家童不要弄臟墻壁。就在親戚離開后,陳洪綬走進這間房子,他覺得在這高大的墻壁上畫些什么會很好看的。可是因為家童在旁看守,于是對家童說:“你為什么不去吃飯呢?你放心好了,我不會弄臟的。”
家童便放心地吃飯去了。陳洪綬腦海中則浮現了一尊不知在哪里看過的關公像,于是便用桌椅做腳手架,拿起筆把它的樣子畫在墻壁上。不久,家童回來一看這情景,怕被打一頓,嚇得嚎啕大哭。
后來,陳洪綬的親戚見了,以為是關公顯靈,不但不怪罪陳洪綬,反而對畫像又是下跪又是作揖,從此就把這間房子作為供奉神像的地方。
無極長生圖
明亡后放浪形骸
有酒有女人,才肯作畫
明朝覆沒后,清兵入浙東,陳洪綬避難紹興云門寺,削發為僧,自稱悔僧、云門僧,改號悔遲、老遲,曾自云:“豈能為僧,借僧活命而已”,“酣生五十年,今日始見哭”。一年后還俗,晚年學佛參禪,在紹興、杭州等地鬻畫為業。
陳洪綬 對鏡仕女圖 清華美院藏
相傳一位官員為騙取陳洪綬的畫,便聲稱自己有件古畫,不知是宋畫還是元畫,請陳洪綬到他的船艙中去鑒定一下。不料那官員拿出來的不是畫而是絹,執意要陳洪綬為他畫畫。陳洪綬一面破口大罵,一面脫衣服準備往水里跳,弄得那官員只好作罷。
陳洪綬 閑雅如意圖
陳洪綬性格放浪而好色,試圖收藏或收購他的作品的人,競相到他經常出入的妓院去求畫。
陳洪綬 荷花鴛鴦圖
朱彝尊在《靜志居詩話》里說他中年以后縱酒狎妓自放,有錢人拿了大把的銀子恭恭敬敬來求畫,他都不予理睬,但只要有酒、有女人,他自己都會找來筆墨作畫,即使販夫走卒乃至垂髫小兒,他也都有求必應。
陳洪綬 唏發圖
清人毛奇齡在《陳老蓮別傳》里也說,在1646年夏天,陳洪綬在浙東被清軍所擄,“急令畫,不畫。刃迫之,不畫。以酒與婦人誘之,畫。”清軍攻占南京時,大將軍固山額真從城中抓獲陳洪綬,大喜過望,當即指使陳洪綬作畫,陳不畫,拿刀威脅,也不畫;最后用酒和美女引誘才得以如愿。
陳洪綬 瓶花圖 大不列顛博物館藏
晚年繪畫爐火純青
以版畫為佳,享譽畫壇
陳洪綬的藝術成就,首先表現在版畫方面。明代至清初是中國版畫的黃金時代,尤以蕭云從、陳洪綬兩位主持畫壇的大家之作為最。蕭的傳世木版畫以山水為佳,而陳洪綬則獨霸人物畫壇。
《水滸葉子》 浪子燕青,陳洪綬
陳洪綬的版畫藝術,主要是書籍插圖和制作紙牌(葉子)用。他的作品數量很多,流傳下來有《九歌圖》《西廂記》《鴛鴦冢》《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五種,都由與他同時代的著名刻工雕刻,是明清木刻版畫的代表作。著作有《寶綸堂集》《避亂草》《筮儀象解》等。
鴛鴦冢嬌紅記插圖
他所創作的屈原像,至清代兩個多世紀,無人能超過,被奉為屈原像的經典之作。他的版畫藝術,對清代畫家蕭云從、任熊等名家從事版畫創作,都有著明顯的影響。
《水滸葉子》 小旋風柴進,陳洪綬
人物畫 | 體格高大,造型怪誕
陳洪綬所畫的人物,體格高大,造型怪誕,令人捧腹。畫中衣紋細致、清晰、流暢,勾勒有力度,畫仕女則裝束古雅,眉目端凝,古拙中透出嫵媚。人稱三百年沒有他這樣格調的筆墨,故明清之際,摹仿陳洪綬的畫家多達數千人,其作品和技法遠播朝鮮和日本。
玩菊圖
陳洪綬在人物畫上的成就,壯年時已由“神”入“化”,晚年則更爐火純青,愈臻化境。造型怪誕、變形,線條清圓細勁中又見疏曠散逸,在“化”境中不斷提煉。
阮修沽酒圖
他還喜歡搞怪,就算是畫男子,也給男子頭上或手上等部位添幾朵花,就連水滸中的插畫也不例外,他的畫就如他的人,一樣的怪誕有趣,令人忍俊不禁。或許這是他在歷經世事、飽經風霜后,還仍然保留著的難能可貴的赤子之心。
《水滸葉子》 陳洪綬(畫中人好像圍著花圍裙)
花鳥畫 | 描繪精細,設色清麗
陳洪綬所涉及的取材相當廣泛,梅、荷花、菊花、桃花、牽牛花、蝴蝶、蜜蜂、竹都是他經常入畫的題材。荷花題材可以說是陳洪綬花鳥畫中數量最多、品質最上乘的一類作品。如《和平呈瑞圖》《荷花鴛鴦圖》等,其他則大量散見于各種冊頁中,并且還能在其人物畫中找到蹤影,多作瓶插點綴之用,同樣畫得精巧雅致。
雙蝶
除了荷花之外,蝴蝶也是他鐘愛的題材。似乎已經成了具裝飾性的符號,在畫面中顯得比例特別大而且造型較相似。
古瓶菊花
各類花卉大多以素白繪之,只在花瓣尖端或一些細微之處稍微點染些色彩,絕不突出。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表現了陳洪綬的一種超越世俗審美的藝術獨立性。
杏花小鳥
陳洪綬的構圖大膽活潑,自成一格,畫面用線設色有獨特之風味,氣韻古樸,神態生動,不得不說陳洪綬的花鳥畫獨具魅力而又妙不可言。
金絲黃蜂
1651年中秋之夜,陳洪綬時年52歲,他醉酒于西湖邊,提筆為友人沈顥作《隱居十六觀》圖冊并題贈予他,次年,他與世長辭,死因不明。
陳洪綬 雜畫(冊頁八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陳洪綬生逢朝代更替巨變,一生不得志,又狂放不羈,唯有寄情于書畫。他一生以畫見長,是一位擅長人物、精工花鳥、兼能山水的全能繪畫大師。人謂其人物畫成就“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他的作品荒誕而深情,充滿怪趣味亦是真性情。魯迅先生對之極為推崇,認為“老蓮的畫,一代絕作”!
花鳥冊(十開之牧童圖)
《隱居十六觀》圖冊欣賞:
《隱居十六觀》為陳洪綬晚年極品,畫名出自佛經《觀無量壽經》中的十六觀之法門。從人物形象看,可能是畫隱士生活中的十六件事。其中有借古人以點題,又似有老蓮真實生活經歷之寫照。借畫寫意,以寄幽情。十六開中,只有六開有背景,其他則無。全畫創意新穎,構圖簡潔,設色淡雅,近似白描。
隱居十六觀——訪莊
隱居十六觀——釀桃
隱居十六觀——澆書
隱居十六觀——醒石
隱居十六觀——噴墨
隱居十六觀——味象
隱居十六觀——漱句
隱居十六觀——杖菊
隱居十六觀——浣硯
隱居十六觀——寒沽
隱居十六觀——問月
隱居十六觀——譜泉
隱居十六觀——囊幽
隱居十六觀——孤往
隱居十六觀——縹香
隱居十六觀——品梵
更
多作品欣賞:
月季
白竹蜻蜓
花石蝴蝶
秋菊蛛網
紅果秋蟲
水仙
花卉冊(八開之七)
陳洪綬 梅花山鳥
清供圖
墨竹圖
來魯直小像
釋迦牟尼像
龍
王禮佛圖
鑄劍圖
指蝶圖
陳洪綬 眷秋圖
眷秋圖局部
飲酒祝壽圖
陳洪綬 飲酒讀騷圖
餐芝圖
授經圖
雜畫冊(八開之夔龍補袞圖)
陳洪綬 米芾拜石圖
雜
畫冊(八開之黃流巨津圖)
陳
洪綬 松下讀書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陳洪綬 五濁山圖 (美)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他是一代宗師竟然難過美人關,“不怕死,就怕沒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