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花了點時間快速看完了暢銷書《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記得幾年前當做故事書看過一遍,現(xiàn)在又看一遍,真實感嘆,很多看到的東西已然不同。
現(xiàn)在看完,其實更多的感受是,你以為是他們瘋了嗎?其實也許是因為他們來自于未來或者更高維的空間,他們的三觀你無法理解罷了。
天才和瘋子,很多時候真的是一線之隔。
今天我來羅列一下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幾個故事~
四維蟲子
四維蟲子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17歲少年用量子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故事。
其實這本書里羅列的很多“精神病人”,里面有好多都是用了量子物理學的角度在講述時空的問題。
如果你對量子物理學有一些接觸和理解,其實他們說的未必就不是真的,只是現(xiàn)在的科技還沒有到達可以去證實的地步。
《四維蟲子》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少年說,有一個絕對四維生物對他說:“跨越時間地看,我們是很長很長的蟲子怪物,從床上延伸到大街上,延伸到學校,延伸到公司,延伸到商場,延伸到好多地方。因為我們的動作在每個時間段都是不同的,所以跨越時間來看,我們都是一條條蟲子。從某個時間段開始,到某個時間段結束。”
“絕對四維生物可以先看到我們死亡,再看到我們出生,沒有前后因果。時間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們。”
生命的盡頭
這個故事里,一位很棒的教師突然某一天變了,除了吃飯睡覺上廁所,就是蹲在石頭或者花草前仔細研究。
她說,她在研究生命,在地球上找新的生命形式。
她的發(fā)現(xiàn)是——螞蟻群落就是一種新的生命模式,她命名為“松散生命”。
螞蟻是細胞,蟻后是大腦,兵蟻就是身體的防衛(wèi)組織,工蟻是細胞,也是嘴,也是手,用來找食物,用來傳遞,用來讓大腦維持。蟻后作為大腦,還得兼顧生殖系統(tǒng)。工蟻聚在一起運輸?shù)臅r候,其實就是血液在輸送養(yǎng)分,工蟻兼顧好多功能,還得培育新生的細胞——就是幼蟻。整個蟻群才是完整的生命,松散生命。
說實話看到這里我的眼睛亮了一下,從這個角度來看螞蟻,還真的沒試過。
老師還說了一些關于石頭的生命形式。
聚在一起,就是生命,人是,螞蟻組成的松散生命是,石頭也一樣,沙子和土聚在一起,就會有思維,就是生命。石頭聽不懂我們說話,也不認為我們是生命,在它們看來,我們動作太快,生得太快,死得太快。你拿著石頭蓋了房子,石頭還沒感覺到變化呢,幾百年房子可能早就塌了。石頭門早就又是普通石頭了,因為幾百年對石頭來說不算什么。在石頭看來,我們就算再原地站一輩子,它們也看不到我們,太短了。
看到這里目瞪口呆啊有木有~
蘋果的味道
這一篇很有趣,其實總體來講這個人我不認為是精神有問題。因為現(xiàn)在閉黑關已經(jīng)是一些修行人的必備功課了。像李欣頻就有這樣的體驗。
這個人每隔一陣子就要閉黑關,他對作者形容了他閉黑關之后的體驗。我在這里摘錄一下。
他說他就是不做任何事情,斷絕一切與外界的聯(lián)系,渴了喝水,餓了吃沒味道的饅頭,困了睡,醒了吃。
最開始的時候,頭幾個小時,有點兒興奮,腦子里亂糟糟的,什么都想。但是才半天就開始覺得無聊了。后面腦子開始想起一些原來以為早已忘記的事情,比如小時候被爸爸打啊什么的。再后面,腦子清凈了,但更加覺得無聊,而且開始出現(xiàn)各種美食的味道,嘴巴里空白到崩潰了,不是餓,是饞。他說,前48小時是最難熬的,無所事事卻又平靜不下來。
快到48小時時,朦朧間覺得有些事情似乎很有意思,后來困了就睡了,醒了以后他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一樣了,他體會到感覺的存在了,太真實了,不是似是而非的那種。
感覺這個東西很奇妙,當你被各種感官所帶來的信息淹沒的時候,你體會不到感覺的存在,至少是不明顯,感覺其實就像浮在體表一層薄薄的霧氣。每當接觸一個新的人物或者新的事物的時候,感覺會像觸角一樣去探索,然后最直接地反饋給自己信息。因為感覺平時被色香味等壓制太久了,能清晰地意識到感覺的存在很不容易——或者說,很容易,只是很少有人愿意去做。
當意識到感覺的存在時,人變得異常敏感,而且感覺可以先行。
一般在閉關四五天之后,感覺也被淡化了,因為接觸不到陌生的東西,后面的階段,有可能會超越感覺。感覺之后浮現(xiàn)出來的可能就是精神。說白了就是有了很多原來沒有的認識——看不透的事情有點透了,想不清的事情想通了,鉆牛角尖的狀態(tài)和諧了。
他還隱約感到精神后面還有什么,但是是稍縱即逝的。
決定結束時,他通常會用一個蘋果讓自己的所有東西都回來。他說,那個蘋果的味道真是全天下最美味的味道。
書里有很詳細的描寫。我覺得這個部分跟內(nèi)觀中心的內(nèi)觀也類似,看過一些體驗,內(nèi)觀到一定程度,吃口菜也會有完全不同的體驗。
真正的世界
這是一個女人的故事,她用模仿他人的方法去理解世界的本質(zhì)。但是因為模仿得太像,被人認為有病。
她說她從模仿中,就學會了換位思考到底是什么,也開始知道,在每個人眼中,同一件事完全會產(chǎn)生不同的反應。后面她甚至已經(jīng)到了心靈模仿的階段,其實這個階段我會理解成,心電感應。
最后她得出的結論是:“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風的眼睛去看風,用花草樹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樹木,用石頭的眼睛去看石頭,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動物的眼睛去看動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太經(jīng)典了這段話,情不自禁為她鼓掌~
女人的星球
這個男人相當怕女人,他的理由是,女性最后兩個染色體是X/X,男性最后兩個是X/Y。X包含了兩三千個基因,而且是活動頻繁的。Y只包含了幾十個基因,活動很少。
因此他認為,光用Y對X,差距就大了,女人比男人多了那么多信息基因,就是說女人比男人進化得高級多了。人和猩猩的基因相似度在99%以上,就差了1%,一個是人,一個是猩猩。
他說,女性和男性的關系,就像是高等生命和低等生命的關系。另外他認為,女性最后會統(tǒng)治世界。
哈哈哈哈哈哈,其實這一篇我是笑著看完的,因為我發(fā)現(xiàn)這個所謂的“精神病人”居然發(fā)現(xiàn)了這個未來。其實女性覺醒的力量在目前顯而易見,目前整個世界是以陽性力量主宰的,但是已經(jīng)劍走偏鋒了,未來女性力量的崛起將使得整個世界以更加和諧的狀態(tài)呈現(xiàn)。并非統(tǒng)治,而是一切以更加融合與和諧的方式存在。
迷失的旅行者
這個故事印象相當深刻,主人翁據(jù)他所述,來自另一個平行宇宙。
這方面的敘述其實和巴夏給出的信息是可以互相驗證的。巴夏曾經(jīng)說過,其實存在著無數(shù)個平行宇宙,宇宙和宇宙間,差別可能很大,差別也可能很小。
這里的主人翁,是因為那個世界的一個政府間的科研行動,來到我們這個世界的。
那個世界總體和我們這個世界差不多,但是也有一些不同,南美洲不是目前獨立的國家,而是一個類似歐盟一樣的松散國家。
那個世界承認多宇宙的存在。有你存在的宇宙,有你不存在的宇宙,有你中了大獎的宇宙,也有你沒中大獎的宇宙,有你已經(jīng)老了的宇宙,有你還是嬰兒的宇宙,有希特勒戰(zhàn)敗的宇宙,有盟軍戰(zhàn)敗的宇宙,還有希特勒壓根就沒出聲的宇宙,甚至還有剛剛爆炸形成的宇宙……
那個世界已經(jīng)開始使用反重力運輸工具,并且利用惠勒泡沫(量子泡沫)進行多宇宙穿梭的實驗活動。而這個實驗活動是政府間的行為。其實就是把那個世界的這個人的信息用量子泡沫的方法打包,然后傳輸?shù)揭粋€有這個人存在的宇宙,植入這個人的大腦中,記憶共存。
故事里面有一段話超級好,摘錄一下:
知道你們這里對多宇宙是懷疑態(tài)度,因為那樣就等于有很多個上帝,很多個佛祖,很多個奧丁,所以你們就否定!是這樣嗎?我不清楚在你們地球上的人都怎么想的,在我們那里這不是問題。靈魂怎么就不能是很多個了?神怎么就只能有一個?沒有神就沒有信仰了?難道沒有上帝人就不愛了?沒有佛祖就沒有開悟了?沒有教廷就道德淪喪了?到底是信仰自己的心,還是在迷信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真正的信仰是不會動搖的,哪怕沒有神都不能影響自己的堅定,這才是信仰。真正的信仰,能包容所有的方式,能容納所有的形式。只有迷信的人才打來打去呢,整天互相叫囂你是錯的我才是對的,你是邪道我是正途,這是迷信,不是信仰。
永不停息的心臟
這個故事的主人翁,50多歲,是個生物學家,曾經(jīng)在37歲到41歲之間因精神分裂導致了嚴重的幻視和幻聽。
最后他突然好了,想通了很多很多。他說的這段話我覺得很棒,摘錄一下。
生和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尊重生命;生命是否高貴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存在。再自己還有生命的時候,在自己還存在的時候,帶著自己那顆人類的心,永不停息地追尋那個答案。有沒有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充滿期待。就算是會質(zhì)疑,就算問為什么,那又怎么樣?不需要為此痛苦或者不安,因為人類就是這樣的,就是有一顆充滿好奇、期待、希望,永不停息的心臟。
還原一個世界
這是最讓我覺得“我要跪了”的一個故事,我隨手一翻,居然翻到了一個神人眼中對瑪雅文明的講述。而且,據(jù)我目前所知,他講述的很多部分,早已在學界中被討論甚至證實。
這個人原來是一個公務員,后來辭職了,專搞史前文化研究,還做了自己的電子報,還有很多讀者訂閱。
我把他的一些關于瑪雅的論述做一些總結和整理,一并放在這里,有緣人會看到。
瑪雅文化的失傳不是自然消亡的,是被16世紀傳播福音為名的西班牙殖民者人為抹殺的。
從文字上,基本可以推斷這個社會文明的核心文化。拼音文和音階文的文化,大多注重的是自然或者人文。
瑪雅文化,如果單純從語言表達出來的話,是一種很單純很幼稚的表述方法。瑪雅文明是公元前就開始的,幾千年后還停留在石器時代,這簡直是匪夷所思。但這不可能是因為瑪雅人智商低。因為他們有精準的天文歷法,而且習慣性的應用“億”這個數(shù)量單位,如果一個文明停留在石器時代,用這個干嗎。一個有著復雜語言文字結構的文明,卻用很低齡化的表述方式,但居然使用龐大數(shù)量單位的天文歷法,這是什么感覺?就好比你從冰箱拿出一瓶冰飲料,然后回到沙發(fā)上用鉆木取火的方式點了一根香煙,外面郵遞員騎馬送來了你網(wǎng)購的商品。這很穿越,也有點發(fā)展不平衡。
瑪雅人對天文非常重視,他們有專門的天文大祭司,不是一個人,是四個。使用一套復雜卻很精準的計算方法——20進位計數(shù)法,還有專用的天文歷法。他們對太陽系行星的公轉(zhuǎn)、自轉(zhuǎn)已經(jīng)推算出使用近代科學才能證明的結論。瑪雅人還能夠準確地預測月食和日食。
瑪雅文明有自己發(fā)達的陸地交通網(wǎng)絡,但是不會使用輪子。雖然在他們的雕刻和玩具中有輪子出現(xiàn),但是實際生活中,沒有輪子,全靠人扛牲畜馱。
瑪雅文明對于獻祭無比熱衷。獻祭是貴族行為,一般老百姓還不讓你獻。因為瑪雅文化中有些性質(zhì)的獻祭太重要了,是要獻祭給他們的神明的,必須有高貴的血統(tǒng)。
社會結構上的簡單、原始、生活上的落后,表述方式上的問題,復雜的文字構成,但是卻擁有高度發(fā)達的天文知識,還有對獻祭的崇拜,在暗示著——
發(fā)達的交通網(wǎng)絡但卻不需要輪子,也許是低空懸浮運輸工具。
沒有金屬兵器,是不是不需要冷兵器,而有了更強大的武器,
瑪雅火箭,大量的雕刻品,圖案也都直指飛行器,不是似是而非的那種,是確確實實的飛行器。有儀表盤,有噴射口,有操縱桿,但是,沒有輪子。而且絕對不像浮雕那樣含蓄,也沒有過多的裝飾和啰嗦東西,干凈利落得一眼就能斷定:飛行器。
生活上的落后,熱衷于獻祭、注重天文,這些有可能是因為瑪雅文明只是另一個文明監(jiān)護下的附屬文明,他們就負責天文和藝術,別的不用管,但是出于某種原因,宗主文明離開了或者隱藏起來了,瑪雅社會失去了供給者,最后不得不回到半原始狀態(tài)。或者曾經(jīng)的宗主文明告訴他們,等待我們回來,所以瑪雅人無比重視天文以及天文距離單位。
關于2012,馬雅文記載說是會進入新紀元。新紀元似乎有很多種方式,毀滅后重建算是,沒有毀滅但是進步了一大塊也算是,我們自愿拋棄了舊的迎來了新的,也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