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便捷的快節奏時代,追求高效似乎成了一種趨勢。花最少時間完成最多工作成了大部分人的目標,把每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成了常態。那么,有沒有人曾停下來想過,在忙碌疲憊的一天當中,我們所做的所有事都是重要的嗎?
在《精要主義》這本書中,作者格雷戈·麥吉沃恩提出了一個觀點:更少,但更好。他認為,通常人們一天要做很多事,因此很容易就會把很多事情當成重要的事,而其實,真正重要的事只有極少數。
那么,怎么找出那些重要的有意義的極少數,把自己從煩悶忙碌的狀態中解脫出來,實現真正的高效呢?
作者把書中內容分成了四個部分:思維模式、探索、排除以及執行。
①走出“高效”誤區
要成為精要主義者,首先我們得知道什么是精要主義。精要主義總結起來就是“更少,但更好。”
有這么一句著名的俄羅斯諺語:若同時追兩只兔子,你一只也抓不到。
反思一下我們是否就經常在“追兩只兔子”,比如在寫報告的時候給朋友回復聊天信息,結果往往是報告沒寫好,與朋友也不能很愉快地聊天。
我們自以為一段時間做了兩件事,這看上去很高效,但其實并不然,我們可以同時做兩件事,但是卻無法同時專注兩件事,我們就是要認清并從這種“忙碌、高效”的誤區中走出來。
②找出“極少數”
認識了精要主義之后,我們就要開始進行養成精要主義的第一步:探索,從大量繁雜的事情中找出極少數的重要之事。
001 磨刀不誤砍柴工。留點時間思考,不僅不會耽誤“正事”,還會看得更清楚。
書中有這么一個例子,Conversations公司的創始人奧布萊恩在每個月的第一個周一都會把全體員工召集起來開一個會議,會議一開就是一天,期間禁止使用手機,收發郵件,但也不議論任何項目,目的僅僅是抽離出來,專心思考和討論。而他這樣做的原因,就是為了防止員工因為處在隨時待命的狀態,會迷惘于何事才是重要的,而在一個安靜清明的環境里面思考,能讓他們認清什么事是重要的,更加有利于創新和成長。
停下忙碌的腳步,預留一定的時間進行深度思考,跳出囿于忙亂的狀態,有個清靜的頭腦,能讓我們更加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該摒棄的。
002 信息越多,干擾越多;放眼全局,不要糾纏細節。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來源過多,人們感到迷惘困惑,以致真正重要的事被淹沒。比如書中舉了一個很典型的例子,西姆斯在給學生們講授了新聞導語需要包含的五要素之后給大家布置了一個寫故事導語的作業,學生們很快就簡明扼要地概括出了五要素,但遺憾的是最終西姆斯告訴他們,所有人都寫得不對,因為他們都忽略了那個最重要的信息:那天不用上課。
學生們之所以寫不出正確導語,是因為那個最重要的信息已經被各種各樣的信息被淹沒了,如果不加以思考,我們就會將它忽略。
③排除“大多數”
001 拒絕“很清楚”,選擇“真的清楚”。
有的人在做計劃的時候經常只記下要實行的事情,卻不給出明確標準,比如作學習計劃時這樣寫:早上背單詞、中午寫作文、晚上做數學題。甚至可能還會在最后寫上:有時間的話,下午再看一篇文章。
這是典型的目標不明確,做計劃的時候沒有明確標準,就算去做了,也搞不清楚怎樣才算達標,動力自然會大打折扣。
有研究表明,在一個團隊中,若是人們對團隊目標以及自身角色定位缺乏明確認識,就會感到困惑不解、心灰意冷,相反的,表現就會積極得多。
002 明確邊界,不要害怕拒絕,優雅說“不”。
高中時有個室友,一個典型的老好人,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對別人的要求幾乎來者不拒,于是,打熱水的時候幫別人打好,輪到自己就沒有熱水了,為了幫助同學送資料到而錯過了午飯時間,最終餓著肚子去上課都是常態。因為不善拒絕,模糊了界限而導致自己本末倒置、學業退步,這是多么巨大的損失啊。
明確邊界,適當時優雅說“不”,莫讓他人強行拿你的灑水器為他們的草坪澆水。
003 及時止損,才是最大的贏
我們總是容易高估已擁有物品的價值,比如衣柜里那些不穿的衣服,明知道可能不會再穿卻還舍不得扔;比如等了很久的公交車,因為付出了大量時間,所以不愿意放棄等待去招手攔一輛可以更快到達目的地的出租車。
這時候我們不妨試著問一下自己:假如沒有擁有它,我愿意花多少錢來得到它?假如我剛剛到達公交站,是否還愿意花這么多時間等待?
讓自己站在一個更理性清晰的角度上重新看待同樣的事,我們就會更清楚地看到這些沉沒成本,及時作出正確的決策,莫要掉入沉沒成本的陷阱。
④執行“極少數”
找出了極少數重要的事,那么當下之急就是去執行它。
001 做足充分準備,才能從容前進。
非精要主義者總是會設想最好的情形會發生,而精要主義者會為意外情況設置緩沖區,應對突發事件時才能從容不迫,而不是驚慌失措。這就像聰明的學生考試前會全面復習所有的知識點,而懶散的學生在考試前一味地猜測考題,而一旦卷子上出現沒猜中的題目就手足無措一樣。
002 明確核心目標,掃清障礙。
著名的“木桶”理論講的是一只木桶里能裝多少水取決于那根最短的木板,那么換一個角度看,那根最短的木板是拉低裝水量的障礙,如果想要裝更多的水,那么首先得把障礙排除掉。
我們在著手做一件事的時候,開始之前不妨想想有哪些妨礙因素,再一一把它們排除。比如在準備寫報告之前是不是該把手機關掉呢?
003 專注當下,享受當下
人的精力是很有限的,但是人們卻常常耗費了當前的時間去悔恨過去,憂慮未來,分散了對當前事務的注意力,而錯過了當下和此刻,同時也錯過了享受當下的快樂。
遇到這種情況不如列一個清單,找出當前最重要的那件事,把過去和未來都排除在外,專注、認真地完成當前要緊的那件事。
擺脫忙碌糾結的狀態,從養成精要主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