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鐘讀完《精要主義》

by 格雷戈 ? 麥吉沃恩

設計人生,以一種精要的方式

精要主義的本質在于排除最重要事務以外的一切,只做真正重要的事情并忽略其他一切。

精要主義是不斷地停下來問問自己:“這些事情值得我投入時間和精力嗎?”學會區分差異——過濾篩選所有選項,并從中擇其真正精要之事而為之,是精要之準則。

精要主義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對的事情。它也不是提倡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張只做必做之事,盡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時間和精力投資,從而達到個人貢獻峰值。

第一部分 精要主義者的核心思維模式

導讀 時間和精力只用于有意義的事

要抓住精要主義的本質所在,我們必須克服三種根深蒂固的想法:“我必須做”、“這些都重要”以及“我能二者兼顧”,擁抱三條核心真理:“我選擇我要做的事”、“只有小部分事情是重要的”以及“我能做任何事但不是所有事”。

模式一 選擇,一種戰無不勝的力量

強迫自己去做更多的方式不過是一種障眼法罷了。這樣的人不相信自己可以選擇機遇、任務和挑戰,而是認為自己“必須什么都做”。一旦我們放棄自己的選擇能力,別的力量或者別的人就會插手替我們作出選擇。

選擇意味著拒絕一件或多件事情,這會帶給人一種失落感。然而,選擇卻是成為精要主義者的核心所在。精要主義者必須高度重視選擇能力,將之視為一種戰無不勝的力量,它的存在獨立于其他任何事物、任何人及任何力量。

模式二 甄別,幾乎一切都是噪聲

努力工作當然重要,但并不是說更努力就一定可以帶來更多收獲。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很多我們追求的好機會遠不如極少數真正的契機有價值。一旦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開始掃描環境,追尋那些重要的少數,并且急切地淘汰那些不重要的多數。

模式三 取舍,我要的究竟是什么

在現實中,接受任何一個機會都無疑需要你舍棄其他幾個機會。取舍是真實存在的,無論是在個人生活還是在職業生涯中都是如此的。我們要么自己做出艱難的選擇,要么允許其他人——不論是我們的同事、老板還是客戶,替我們做決定。

盡管有時取舍會給人帶來痛苦,但卻代表著一個意義重大的機會。通過強迫自己權衡兩者并戰略性地選擇那個對自己最有利的,就能極大地增加實現自己目標的機會。

第二部分 精要主義者養成的第一步:探索

導讀 區分無意義的多數和有意義的少數

精要主義者將花盡可能多的時間用于探索、傾聽、辯論、質問和思考。但是,探索本身并不是他們的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將有意義的少數從無意義的多數中甄別出來。

要素一 抽離,為探索和思考留出空間

不管你是每天花2個小時,還是每年花2個星期,或者甚至只是每天早上花5分鐘,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創造一個空間,讓自己從忙碌的生活中抽身退出。

我說的焦點,并不是簡單地意味著我們要挑出一個問題或一種可能性,然后很癡迷地思考它,而是要創造一個空間,來探索一百個問題和一百種可能性。精要主義者關注眼睛聚焦的方式,不是死死盯住某事,而是根據視野的變化進行不斷地調整和適應。

要素二 審視,關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在每一組事實中都隱藏著最重要的信息。一個優秀的新聞工作者知道,要找到最重要的信息,不僅需要研究這些信心,而且還要找出信息之間的關聯。不管你從事什么職業,甚至在你個人生活中,你都可以把新聞記者的這種技能應用其中。通過訓練自己尋找“導語”,你會突然發現自己能夠找到已經忽略的東西。你不僅能看到每天的一個個點狀事件,而且還能把它們聯系起來看到各種趨勢。你將不再對各種事實做出反應,相反,你會把注意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大事件上。

培養“新聞記者”的四種方法

  1. 寫日記,成為自己人生的記者
    我還想建議的是,每隔3個月,花1小時讀一讀這段時間里的日記條目。不要過于關注細節,要捕捉標題,尋找自己每天、每周的生活中的導語。微小的、不斷增加的變化一時很難發現,但是久而久之,就能產生累積效應。
  2. 實地探索,認清問題本質
  3. 捕捉不正常與不尋常的細節
    尋找導語和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都是后天習得的,你需要的是理解。要汲取故事的精華,需要深刻理解它的主題和語境,需要將它放在一個更大的圖景中去俯仰觀察,需要找出它和其他領域的關聯。
  4. 明確問題,走出逃避推諉的怪圈

要素三 游戲,擁抱內心孩童的智慧

游戲,我更愿意把它定義為任何一種我們僅僅為獲得其中之樂而進行的活動,而不是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不管是放風箏還是聽音樂,抑或是到處亂扔棒球——也許它們看上去像是一種毫無意義的活動。

游戲鼓勵我們進行新的探索,拓寬思維的疆域:創造新的思想,對舊想法進行全新的審視。它讓我們具有更強烈的好奇心,更能適應新奇的事物,更熱衷于積極參與。

要素四 睡眠,保護你的身心資產

就給世界作出貢獻而言,最珍貴的資產莫過于我們自身。如果不能對自己進行足夠的投資,我說的是自己的思想、身體和精神,那么我們就毀壞了用以達到個人貢獻峰值的最佳工具。人們,尤其是充滿野心的成功人士,用以破壞這種資產的最常見的方式之一就是睡眠缺乏。

在非精要主義者看來,睡眠給他們那種早已精力過度分散、責任義務超負荷、繁忙卻并不總是有效率的生活帶來了另一種負擔。而精要主義者卻認為,睡眠更多時候是實現個人貢獻峰值的必要條件。因此,他們會在工作日程中系統性地、有意識地為睡眠留下一席之地,以便讓自己干得更多、成就更大,拓展更多疆域。通過“保護自己的資產”,他們能夠在每天的生活中保留一部分精力和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備不時之需——不像非精要主義者,他們永遠無法得知自己會在何時何地被自己的疲勞虛弱綁架劫持。

要素五 精選,只接受前10%的機會

評估每一個選項時,考慮一個最重要的決定標準,然后在0~100之間為這個選項打分。如果得分率低于90%,那就自動把評分降為0,并且斷然淘汰它。這種方法可以被視為90%法則,在做每一項決定或每一次進退維谷的時候,你都可以運用它。對選項的價值進行評分,能讓我們更加自覺、更有邏輯、更加理性地作出選擇,而不是聽憑一時的心血來潮或受情緒支配。

當機會向你走來時,不妨用以下這種簡單、系統的流程來執行精挑細選的標準。第一步,把機會記下來。第二步,寫下3條“最低標準”,如果這個機會要進入考慮范圍的話,就必須達到這3條標準。第三步,寫下3條理想的或“極端標準”,如果這個機會要被考慮的話,也必須滿足這3條標準。按照這個流程,一旦這個機會不能滿足第一組標準,那么答案很顯然就是No。但是如果它不滿足3條極端標準中的2條,答案依然是No。

第三部分 精要主義者養成的第二步:排除

導讀 擺脫無意義的多數

僅僅確定哪些行為和努力不可能帶來個人貢獻峰值是不夠的,你還得積極地淘汰它們。問這個本質性的問題:“我應該拒絕哪個?”這個問題,能夠傳遞一種罕見而寶貴的明確性,而這種明確性是獲得改變職業和生活中游戲規則的突破點所不可或缺的。

要素六 澄清,做一個以一當千的決定

人們一旦對團隊目標及自身角色定位缺乏明確的認識,就會感到困惑不解、壓力重重、灰心失意;相反,當他們有較高程度的明確性時,就會積極振作起來。

精要目標,是既鼓舞人心又明確具體,既充滿意義又容易衡量。如果操作正確,一個精要目標是一個可以以一當千的決定。就像你決定自己要當醫生,而不是律師一樣。一個戰略選擇可以排除其他所有選項,為你未來5年、10年甚至20年的生活規劃路線。一旦重大決定已經做出,所有隨之而來的其他決定就能更好地聚焦。

制定精要目標的兩大要點

  1. 重在實質,而不是形式

    如果我們只能在一件事情上做到出類拔萃,那將會是一件什么事情?

  2. 具體的目標才擁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要素七 勇氣,優雅說“不”的力量

關鍵不在于對所有要求都全盤拒絕,而是在于拒絕不重要的事情,以便應承真正重要的事情。

優雅說“不”的六大原則

  1. 把決定和關系分開來
  2. 優雅地說“不”并不代表必須使用“No”
  3. 關注權衡取舍
    在答應的時候,對自己將要犧牲什么考慮得越多,拒絕就會變得越容易。
  4. 自我提醒,每個人都是推銷員
    每個人都在販售一些東西——一種想法,一種觀點,一種主張,來換取你的時間。清楚地知道被販售的是什么,有助于我們更加謹慎地決定是否去購買它。
  5. 說“不”需要用人氣換尊重
    精要主義者接受自己不能始終都讓所有人喜歡的現實。誠然,懷著敬意,合情合理并且優雅地說“不”,會在短期內帶來社交成本。但是,精要人生的題中之義,就是認識到從長遠來看,受人尊重比被人喜歡重要得多。
  6. 一個明確的“不”比一個模糊的“是”更優雅
    任何一個曾處于表態接收端的人都知道,相較于不答復,或者用一些諸如“我將努力解決問題”或明知自己不行卻還說“我可能行”這樣不作許諾的回答來蓄意誤導別人,清楚地說“我不干”就有價值多了。

要素八 放棄,止損就是最大的贏

沉沒成本,該忽略就忽略。

沉沒成本指的是,由于已經投入其中的成本無法收回,而對某項已知的虧本生意繼續投入時間、金錢或精力的傾向。盡管已經深陷想補償損失反而損失更多的怪圈,非精要主義者卻依然不愿迷途知返,沖破藩籬,掙脫陷阱。而精要主義者卻有勇氣和自信承認自己的錯誤并脫身抽離,忽略已經沉沒的成本。

小心稟賦效應,假裝你還不曾擁有。

主人翁意識效力非凡。就像一句諺語所說的那樣,世上從來沒有人會洗租賃的車!這是稟賦效應(The Endowment Effect)在作祟,也就是當一個人沒有某件物品時,他就傾向于低估這件物品的價值,而當他一旦擁有該物品,就會傾向于高估它的價值。

遺憾的是,對于不重要的事情以及不重要的物品,我們都有這樣的偏見。當我們感到自己是某項活動的“主人”時,就倍加欲罷不能。但是,這里有一個有用的小竅門:假裝你還不曾擁有它。我們可以問:“如果我不是已經參與了這個項目,我愿意費多大的勁兒來參與其中?”

克服對浪費的恐懼,承認失敗,讓成功開始。

放棄一個你已在其中投入許多的項目,會讓你感到一切都浪費了,而我們都被教導過浪費是應該避免的。

只有當我們承認自己犯了錯,才能讓這個錯誤留在過去。而如果我們總是一味地否認錯誤,就會始終漫無目的地原地打轉,無法取得任何進展。承認錯誤,沒有什么可羞恥的,因為我們真正承認的,是自己現在比過去更聰明了。

不要強己所難,尋求中性的第二意見。

我們常常太過努力地去追求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不管是在個人的生活中,還是在職場生涯里,人們都很容易去強己所難,強行匹配。那么,出路何處?

每當我們因非要強行促成并不合適的事情而精神不安時,找一個參謀通常會有用處。由于事不關己,我們怎么選擇都不會影響到他,于是他就可以讓我們不再費力不討好地去做一些根本無法做成的事情。

小心現狀偏見,運用零基預算法。

僅僅是由于自己一直在做某事而繼續做下去,這種傾向有時被稱作“現狀偏見”(Status QuoBias)。

對于這樣的現狀偏見,我們可以從會計學中借鑒一種治療方法:零基預算法(Zero-Based Budgeting),以零為基底的預算方法。換句話說,預算提議每一個項目支出的必要性都必須從零開始證明。

不必以現有的任務為基礎來進行自己的時間預算,從零開始,問問自己愿意給今天加上什么任務。時間、精力和資源每使用一次,都必須重新證明使用的必要性。如果它不復適用,那就徹底消除。

不要隨意承諾,先停頓,再說話。

在答應一件事之前先停頓5秒,能大大降低做出后悔承諾的可能性。

不要害怕錯過,逆向試行,戰勝害怕。

脫離現行軌道的障礙之一就是害怕自己會錯過好東西。在逆向試行中,你可以檢驗取消一項嘗試或活動是否會產生負面效應。

要素九 編輯,看不見的藝術

編輯也不僅僅只是淘汰,實際上,編輯還以某種方式增加補充。我是說,一個優秀的編輯通過深思熟慮的刪減,為思想、環境、情節和人物增添生命活力。

編輯自己人生的四條原則

  1. 刪減,自律地拋棄那些好選項。
    誠然,要下決心刪除好東西是痛苦的。但是,當我們意識到自己贏得的每一個額外時刻都能用于更好的事情之上時,那么最終每一次刪減都會帶來快樂——也許不是那么立竿見影,但終能實現。
  2. 精縮,用有意義的活動取代無意義的活動。
    要在生活中運用精縮原則,我們必須改變行為與意義之間的比率,淘汰許多無意義的活動,并用特別有意義的那一個來取代它們。
  3. 糾正,反觀核心,調整方向。
    在我們自己的職業生涯或個人生活中,我們可以經常性地反觀自己的核心目標來調整航向。
  4. 少量編輯,知道在什么時候謹慎克制。
    最好的編輯常常是對作品改動最少的,最謹慎克制的那一個。少做,不但是一種效力強大的精要策略,而且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編輯策略。

要素十 邊界,設定邊界會帶來自由

非精要主義者總覺得界線就是約束和限制,是自己超級高產的人生道路上的攔路虎。而與之相反,精要主義者視界線為一種授權。他們承認,界線保護了他們的時間,使之免受劫持。

免受他人事務煩擾的四個方法

  1. 別人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
    你必須筑起籬笆,讓他的問題離開你的院子,待在它們該待的地方。
  2. 沒有界線,就沒有自由
    如果我們不在自己的生活中設定界線,那么就只能被囚于別人替我們設定的限制之中。
  3. 找到自己的壞事者
    每一次你感到別人的要求冒犯了你或欺騙了你,你都要記下來。
  4. 制定社會契約
    就雙方真正要著力實現的目標提前達成共識,互相了解對方的界線。

第四部分 精要主義者養成的第三步:執行

導讀 讓有意義的少數做起來毫不費力

非精要主義者通常會用蠻力執行,而精要主義者卻通過淘汰無意義之事來節省時間,設計一套體系,讓執行變得毫不費力。

要素十一 緩沖,充足準備帶來優勢

我們生活的世界無法預知,這是確定的現實。既然如此,我們要么坐等這樣的時刻到來然后對此作出反應;要么提前準備,設置緩沖,未雨綢繆。在工作和生活中只要留一個緩沖,我們就可以減少執行必要任務時的阻力。

設置緩沖區的三個竅門

  1. 作完善的準備

  2. 比預計時間多留50%
    “規劃謬誤”(Planning Fallacy)。這一術語由丹尼爾 ? 卡尼曼于1979年提出,它指的是人們傾向于低估任務完成所需的時間,即便是在以前已經承擔過相同任務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3. 做好情景規劃
    想好自己要在工作和家庭中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務是什么,然后問下面這5個問題:

    1)在這個任務中你面臨的風險是什么?

    2)最糟糕的情形是什么樣的?

    3)它將產生什么樣的社會影響?

    4)它將在財務方面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5)怎樣做最優投資以降低風險并增強財務和社會應變能力?

    ?

要素十二 掃除,鎖定你的“最慢行進者”

三步掃除“最慢行進者”

精要主義者不關注需要增加哪些精力和資源,而是關注哪些限制和障礙需要連根拔起。

  1. 弄清核心目標,確定掃除的障礙是什么。

  2. 鎖定障礙,但不要試圖一下子掃除所有障礙。

  3. 掃除障礙,從小處開始。
    ?

要素十三 進步,小勝的價值

每天的進步——哪怕只是小小的一點進步,都可以對人們的感受和表現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所有有助于提升工作日的情緒、動機和認知的激勵物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取得有意義的進步。

鼓勵小勝的三個技巧

  1. 關注最低可行性進步
    問問自己:“對于我們努力要完成的重要任務,有用且有價值的最小進步是什么?”
  2. 做最低可行性準備
    有了目標或者期限,就問問自己:“我此刻能夠做的最低可行性準備是什么?”
  3. 直觀地嘉獎進步
    直觀地看到自己正在朝著目標進步,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力量。

要素十四 心流,常規造就天才

非精要主義者認為,重要的事情都是被逼著做成的。執行不過是一種很生硬的努力。為了把事情完成,人們埋頭苦干,用的是九牛二虎之力。

精要主義者的做法則截然不同。他們設計一種常規,讓自己所認定的精要事務沿著默認的路徑實現。當然,在某些情況下,精要主義者仍然需要付出努力,但是由于有了正確的常規,每一分努力都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招釋放正確常規的力量

  1. 徹底檢修你的觸發器
    你需要找到引發非精要活動和行為的刺激事件,并設法讓這個刺激事件與確屬精要的事情相關聯。
  2. 創造新的觸發器
    如果要讓行為有新的變化,就不能局限于現有的刺激事件,我們可以創造全新的刺激事件來觸發重要常規的執行。
  3. 先啃最難啃的骨頭
    建立一種常規,讓攻克一天中最困難的任務成為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情。
  4. 建立混合型常規
    在同一時間做同樣的事情,而且天天如此,難免令人感到乏味。為了避免這種常規疲勞,你完全可以給一周的每一天都安排不同的常規。
  5. 陳規陋習逐個擊破
    先從對每天或者每周的常規作一個改變開始,從那里開啟進步之旅。

要素十五 專注,當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們可以借鑒過去,也可以暢想未來,然而,只有在此時此地,我們才能執行真正重要之事。

我們沒法做的是同時專注于兩件事情。當我談到當下時,我并不是在主張同一時間只做一件事情。我說的是,同一時間只專注于一件事情。同時執行多項任務與精要并不沖突,假裝自己可以多點聚焦才是精要的大敵。

活在當下的三個技巧

  1. 想清楚當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2. 專注當下,把未來清除出去

  3. 給每一個清單排列優先順序

    ?

存在,設計你的精要人生

精要主義是一種用來處理所有事情的更簡單的方式。它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無所不包的生活和領導方法。精要主義并不僅僅關乎成功,它關照的是一個有意義、有目標的人生。

自律地追求更少

  1. 更大的明確性

  2. 更強的掌控力

  3. 更多的途中之樂

    ?

從精要主義者,到精要領導者

精要領導者的要素

  1. 對人才招聘挑剔得近乎荒謬
  2. 在真正明確核心意圖之前,不要停止爭論
    一個團隊目標越是一致,其貢獻就越大。
  3. 支持極端授權
    精要主義者懂得,授權的關鍵在于明確性。他不會讓角色定位過于原則性和模糊。他會保證讓團隊中的每個人都真正清楚自己該做出什么樣的貢獻,以及其他員工都在貢獻什么。
  4. 在合適的時機向適宜的對象傳達恰當的信息
  5. 經常檢查以保障有意義的進步

點擊查看原書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如果你說太長看不完,就對了,這是一周的讀書內容,每天十分鐘,五天看完很輕松! 目錄 《精要主義》-精讀 Day 1...
    超姐666閱讀 2,109評論 0 13
  • 無論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都會面臨太多選擇,每種選擇都會占據我們的生命時間,但效能卻有高低多少之分。為了“怕錯過”...
    Jack胡閱讀 500評論 0 2
  • 你陪我一程 , 我念你一生, 此生伴一世, 存在那春夏秋冬。 人生就像浮萍,飄浮不定, 隨風飄向遠方, 有時會停下...
    愛上一葉浮萍閱讀 290評論 3 7
  • 文|空修 (一) 這一切開始的時候 冰淇淋已經化了 那些聽懂的,聽不懂的 我們走吧 人群相反的方向 那背影還在原地...
    空修閱讀 263評論 3 14
  • 我總覺得一個人生活是最接近生命本質的狀態。 你的歡喜沒有觀眾,只對你有意義。我們總是習慣在別人的生命里扮演角色、看...
    KatharineChin閱讀 266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