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青年教師的思考 ——讀《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還有十天,為期兩個月的暑假就要過去了。熱浪還未消退,臨近開學心情也變的煩躁了起來。

回學校到底要用何種態度何種方法去對待時而可愛時而惱人的小崽子們是一個很傷腦筋的問題啊!

讀了鄭學志老師的《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被書中的“會偷懶”而吸引著,為鄭老師設置的班級自主化管理拍案叫絕著。本想回學校后依葫蘆畫瓢模仿一下,但合上書,又不知道從哪里模仿,模仿些什么。

每次看這些教育方面的書籍都會很認真,生怕錯過些什么,總期待著看完之后會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有一些幫助,但每次看完之后都會有一些失望。大多數教育類書籍還是談理論談的多,很多書本的模式都是理論加上案例分析。每次合上書本,除了佩服書本作者的教育機智外,好像也沒有多少長進。

或許帶著這樣的功利心去讀書是不對的,但是,相信每一位青年教師想進步的心情都是同樣的急切,所以,我們期望能在書本中獲得一些教育方法,能讓自己在教育生存階段少走彎路,少吃點苦頭,也讓學生少走彎路,多多培養他們的能力。

這個學期剛開學時看了《給新教師的101個建議》,覺得有幫助的建議還把它記錄在了筆記本上,記得有一次班上的一個小孩子遲到了,要知道這已經是他第好幾次遲到了,本來想嚴肅的批評他的,但剛好那天中午看到一條建議大概意思是發生事情了先不要去批評學生,而是先問問什么原因。具體怎么做的我已經忘記了,但是,試過好多次書中的建議,好像都沒有什么實際上的作用。

任何一個剛加入教師隊伍的教師們都對教育充滿理想,也都想依靠自己的能力讓學生在樂中學,并和學生成為朋友。但是,現實會告訴我們,這一切都太過理想化。我們需要學點什么,了解小崽子們的心理,讓我們更輕松些,讓自己所管理的班級更好些。我們會把我們的期望轉向書本,期待能在書本中得到我們亟需的教學技巧。

我們會看魏書生老師、李鎮西老師等名師的教學傳記,會看各種教我們如何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的教育類書籍,但是,總覺得我們所需要的東西這些書籍都沒有給我們答案。

那么青年教師需要讀些什么書呢?

我不想從社會要求的角度去說,我想從青年教師自身的需求上來談談。

我們也知道教育機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也深知教師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積淀才有可能成功。但是,我們需要一些短期內就能學會的東西,就如一個饑腸轆轆之人,需要的只是能填飽肚皮的粗茶淡飯,而不奢望滿漢全席式的美食一般。等我們填飽肚子了才有力氣去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啊!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樣的不想當名師的老師也不是一個好老師,我們都有自己的理想抱負,但是,我們知道我們現在的經驗和能力還遠遠不夠,所以,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的當好這個“士兵”。

我期待著能有一本書籍手把手的教我們怎么做好教學的日常工作。很多時候教寫作,我們會鼓勵孩子們“寫作是從模仿開始的”,我覺得做一名合格的老師也是從模仿開始的,先模仿,再自己創作。但是,當今的青年教師們缺乏模仿的藍本。

鄭學志老師的班級自主管理挺難學的,但回學校也可以試一試,在試的過程中激發自己的教育機智吧!

教育有時候很難,是因為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每個老師都帶有各自的特點,你模仿不來,只能在日積月累中形成你自己的教學風格。

無論如何,在思考著的老師們都在進步著,量變總有達成質變的一天,堅持學習堅持閱讀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