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成長讀書會-閱讀分享第48天
【RIA】
R:【愛護自己】
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在于——愛護自己。
當我們的表現不完美時,我們可以通過體會憂傷和自我寬恕,來看清個人成長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懲罰。
如何培養對自己的愛呢?轉變自我評價的方式是一個重要方面。
如果自我評價使我們羞愧并改變行為,我們也就允許自我憎恨來引導自己的成長和學習。
對他人的指責反映了我們遇到了挫折——他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需要。如果我們指責的那個人恰好是我們自己,那么,言下之意是:“我的行為不符合我的需要。”
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直面人生的苦難:在遇到挫折時,充分體會人生的悲哀和內心的渴望。
非暴力溝通自我寬恕:感到遺憾時,我們試圖了解過去的行為所要滿足的需要。
【表達憤怒】
非暴力溝通并不主張忽視或壓抑憤怒,它認為,通過深入地了解憤怒,我們可以充分表達內心的渴望。
生氣的原因在于我們的想法——對他人的評判和指責。而我們不能歸咎于他人。
與其沉浸于“合理的憤怒”,不如傾聽自己和他人的需要。這也許需要一個過程,但通過不斷的實踐,我們將會有意識地用“我生氣是因為我需要……”來取代“我生氣是因為他們……”。
表達憤怒的步驟:1.停下來。呼吸。2.留意我們的指責。3.體會我們的需要。4.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懲罰】
使用強制力來保護自己和他人。我們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傷害,而不是為了懲罰他人。如果我們威脅他人或實施懲罰,人們常常會產生敵意和抵觸心理。這樣,彼此的關系將會疏遠。同時,懲罰還可能使人忽視事情本身的意義,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從的后果上。
有兩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認識懲罰的局限性。第一個問題是,如果我不喜歡他現在的行為,那我希望他怎么做?第二個問題:我希望他基于怎樣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
I:愛惜自己的關鍵之一是同時包容那兩個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對過去的某種行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種行為的“我”。
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不論你選擇做什么,了解自己為什么要那樣做。
出于對生命純潔的愛,而不是出于恐懼、內疚、羞愧、職責或義務來選擇生活,是愛惜自己的重要體現。
憤怒、懲罰這樣的負面行為,都需要直面根本的原因,而不能因為在意“自身的需要”而忽略他人的感受需求。在憤怒之下往往會作出沖動的決定,并且懲罰將導致關系的疏遠。一旦我們被看作是施暴的人,我們就很難得到友善的回應。
A1:有一段時間,喜歡把自己藏起來。外表只有喜,沒有其他任何情緒。碰到傷心難過生氣憤怒絕望,都藏在心里,和自己較勁。結果就是嚴重胃炎,滿嘴牙齒嚴重發炎,心肌炎還有查不出來的心臟問題。自己好不好,身體是會說話的。一些經歷是成長的過程,委屈了自己,也沒有善終,特別劃不來。慢慢改變心態,不再計較和自己過不去,也變得陽光積極向上。
A2:梳理一下自己為了錢、他人的贊同,以及出于恐懼、羞愧或內疚的心理,做了哪些事情?想一想為這些事情付出的代價。并且現在還在持續這樣嗎?怎么改變?
阿丹 WeChat id:273329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