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人說過下次聊或者改天聊之類的話嗎?
在學生生涯,大多數人都做過一件事,在遇到傷心難過的事情的時候,第一時間想要的是找人說話,訴說著那份委屈,那份痛苦。雖然那時候也知道就算說了也還是于事無補,充其量只能說給你一點發泄的空間,然后在適當的時候回饋給你一些建議。
想象一下,現在說出這話的你跟之前差別了多少,從之前一聊下去就忘記時間,到現在聊了幾句就草草結束。
有人說,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越長大越孤單,這是個必然的結果。有人說,朋友圈大了,反而不知道跟誰去傾訴。更有人說,現在的聯系方式很多都是“僵尸”,害怕打電話過去出現空號,發消息過去就像石沉大海。
讓我說,還不如說是自己內心有點害怕。害怕曾經的朋友的價值觀跟自己目前的完全不同。然后說了在多的話對方也都聽不懂甚至還誤解你。為了躲避這種尷尬,總是適當的提出,下次聊或者改天聊,
就像那句網上經常流傳的一句話“你跟人說大海,你說大海多么漂亮,他卻說海里死過人。”
是對方的不對嗎?是對方過于負能量嗎?我想不是的,只是你們的出發點不同,你看到的是海面以上的平靜與美麗,大海與藍天又怎么不能用美麗二字來形容。而對方看到的是海面以下,或許說這話的人曾經就是在海里逃生,好不容易才撿回一條命,看到你說這話的同時,他只是下意識反映。
隨著年齡的增長,一次次的被逼入“絕路”,然后帶上更加虛偽的面具重新來過。久而久之很容易忘記自己本來的面目。
有多少人,剛踏出校門時,滿腔熱血,心里想著我一定要闖出一片天,或者現實點的是我一定要賺更多的錢。等到幾年后的聚會,那雙眼睛里已經看不到曾經的熱血,有的只是對于生活的無奈,對于生活的感慨。
上完班,回到家叫上幾個好友喝酒擼串,空閑的時間打幾把游戲這樣過是一天。
上著班,在空閑的時間去看幾本書,或者做幾件有意義的事(哪怕對你目前一點幫助都沒有),這樣也是一天。
這兩種選擇,我想選第一種的占大多數吧!第一種歸結起來,就是一個字,爽。人生短暫,及時行樂才是王道。而第二種,這中努力都是看不見的,有時候堅持了大半輩子都不會讓你變成富翁,但不可否認的是,它能增強你的內在。
我曾經在一個建材公司上班,里面的上班時間是,上一天班,休息一天。在與一些同學的交談中,說起工作,都只是說,你上的班真幸福,還可以休息,哪像我每天每天都忙的跟狗一樣。
很多人總是抱怨自己,忙得要死才拿那么一點微薄的工資。別人的工作,輕松,而且來錢快,好像有一種躺著也賺錢的感覺。這就有點像小時候別人家孩子的感覺,你努力了大半天,卻永遠不及那別人家孩子的鳳毛麟角。
長大后你才發現原來那所謂別人家孩子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也不是都不努力就可以考那么高的分數。怎么?你要到老了才發現原來曾經你身邊的那個人是經過了多少的努力才達到你遙不可及的高度嗎?
朋友很多,知音難尋。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們的思想跟價值觀都分道揚鑣了。
或許他再也不能給你一些好的建議,也不能跟你有共同話題。
或許他目前的所作所為令你很不爽。
但也不要忘記那曾經在你生命中跟你有過重要交集的人,
你跟他曾經有過一種關系,叫“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