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可以隨遇而安。但不能隨波逐流。
這句話是我在很久之前在一本書上看見的,今天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講課的過程中,突然就想到了這句話。
這位老師講的是時間管理,在最開始的時候,他就已經告訴我們,時間是不可以管理的,能夠管理的只有自己的行為,能夠管理的只有自我。
說真的,其實我并沒有真正的時間概念,每天的課程很忙,運氣好的時候,一周可能有個兩三次的休息,有些時候也就是玩著手機,看著電腦,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突然有個一兩次內心的愧疚與空虛,也被接踵而至的問題或者心安理得掩蓋過去了。所以時間管理對于我這么一個懶散的人而言,是一個陌生的概念。
是在什么時候突然想到了這句話呢?
是在老師上課時講到我們?yōu)槭裁匆M行時間管理的時候,他講到了一個哈佛大學做的一個實驗,追蹤10年里200個畢業(yè)生的生活,這個實驗后來得到了一個數(shù)據(jù),將近有3%的人定下了長期目標,并堅持不斷的執(zhí)行下去,最后他們成為了世界的高層人物;有10%的人在每一段時間內都會設定好短期但很清晰的目標,并步步高升,成為了社會的中上層人物;而數(shù)據(jù)最多的則是60%的人有目標,但是十分模糊,這樣的人生活的可能比上兩層人要差一些,但至少他們能夠保障自己的生活,并且不斷努力,成為了社會的中下層;而最后一層則是我們說的loser,也就是失敗者,他們疲于奔波,隨波逐流,也怨言不斷,于是成就了沒有目標的27%的失敗者。
我們大部分人都生活在第三層,既不擔憂自己的生活,也沒有野心向高層進軍。
于是我們也成為了隨波逐流的loser。
就像我在最開始就說的一樣,人可以隨遇而安,這是你的品性和吃苦的精神,但莫不能隨波逐流,實驗證明,隨波逐流的人會失去自己的想法和知覺。
然后一生茫茫然的度過了。
這個老師講了一個故事,一個江西中學的女老師本來在好好地教書,但是有一天,她突然覺得自己的生活好像就這么被固化了,而不能出現(xiàn)其他的可能性,于是她便前往廣州工作,可是工作并非那么容易找到的,況且她只是個教師,沒有其他特長,唯一堅持下來的只有寫東西,而寫作這件事情也已經很久沒有繼續(xù)了。
但是她的一個朋友告訴她,她其實可以開通一個微信公眾號,然后通過這個平臺向大家推廣自己的作品。她躍躍欲試,在野心的慫恿下嘗試,但畢竟萬事開頭難。一個粉絲也沒有的她,在一個又一個漆黑的夜里,碼著字,堅持著這份卑微的希望。
上天總是會眷顧堅韌的人的,你肯定要說,接下來絕對就是成功或者機遇,沒錯,她是成功了,粉絲從一個都沒有,到十個,五十個,百千萬成倍的增長著,你肯定又要說,這又是一篇濃濃的雞湯文。算了,懶得看。雞湯嘛,畢竟喝多了也不好。
我之前也是這么想的,從知乎上看見一句對雞湯文非常好的評價,講的再好,也都是別人的人生。于是對雞湯文也是抱著一副無視的心態(tài)。
我們這個老師卻講,人活著不僅要吃飯喝水,有些時候也是需要一些雞湯來調劑一下自己的生活的。他調侃似的講到了他中學時代的趣事,他說他在中學時有一段時間特別迷戀卡耐基的成功學以及人性的弱點,許多人都將這本書當作人生寶典一樣珍視,看過的人都知道,這些書對人對他人的理解和洞察其實是很有幫助的,當然,是在你真的看懂了并付諸行動的時候。光看是不起作用的。
和雞湯文一樣,光看是不起任何作用的。我們要付諸行動,我們要做自己。
只有走出去擁抱世界,才能形成自己的觀念,才能堅持自己的原則。如果你總想著,去跟隨,去追逐,去復制,你會丟了你自己。
我們要從容的面對前方,既能隨遇而安,也能隨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