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9日,師北宸在一塊聽聽平臺上分享了他的《學會這四招,七天提升寫作能力》。
講者簡介:
師北宸,正陽新媒體首席內容官,曾任鳳凰科技主編、彭博商業周刊、FT中文、虎嗅、鈦媒體等媒體科技專欄作家。
在在行上開設了《如何通過寫作打造個人品牌》的課程,學員一對一約見的價格是2499元/小時。
開場篇:
寫作是一個長期的事情,但寫作有方法。掌握了方法與技巧,寫作也就不會那么難了。
即使是最簡單的杠鈴動作,在沒人教的情況下,也會出錯,練偏了。寫作是較健身更復雜的重復創造工作。
因為寫作是自己特別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寫作對自己很重要,無論自己工作有多忙,也會一直保持寫作,寫專欄的習慣。
寫作第一招:讀書
關鍵詞:定位、勢能、頻次、質量
分享內容:
1. 寫作是輸出,要想有輸出,就要不斷地輸入。曾經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要想有1000字的輸出,你就等有10萬字的輸入。
2. 給自己讀書的定位,讀什么。讀書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為偏研究型讀書,一種為偏消遣型讀書。你想未來的幾年、十年或二十年,別人是怎么評價你這個人的?你想長期發展的是哪個領域?你想給自己一個什么樣的標簽?
先給自己定好位,定位到一到二個領域,當你持續長期研究一個領域時,你才會積累你的勢能,你才能成為專業領域的專業人士。
總之,自查一下你閱讀的目的,你是為了什么讀書。知道自己要想的是什么,寫作如拍電影,比如說著名導演姜文說自己并不會看很多的電影,但他是一個好導演。
3. 頻次的問題。每天花多少時間來讀書?講者的答案是每天至少花1-2個小時在你感興趣的領域,每天都應該讀點東西,來保證每天有輸入。你要知道,只有長期的研究,長期的投入,才會有持續的產出。
4.如何讀書。你一定要挑高質量的內容來源。
什么是高質量的內容?這里有幾個小建議:讀專業領域牛人的著作,或者關注他們讀什么,讀來自于來源上流的內容,英文就比中文多些;出版的書籍會比網上的東西,更經得起推敲,因為會經讀者與出版社的不斷選擇;讀國外網站的內容會比國內網站的內容會好一點。
總之,當你有一定的閱讀量的時候 ,你自己的品味就會隨之增長。如果你輸入的是垃圾,那你輸入的多半也會是垃圾。
寫作第二招:筆記
關鍵詞:匠人精神、笨功夫、李敖
分享內容:
筆記是必須要做的。講者曾經問過200到300人是否會讀書做筆記,答案是1%的人會做筆記,然后這1%的人中只有一半的人會去整理自己的筆記。
好東西是聰明人下笨辦法做出來的。而記讀書就是這么個笨辦法。
講者講過,他每讀完一本書,一般就會有6000到2萬字的讀書筆記。記筆記有幾個好處:
一、記筆記,可以非常深入吃透一本書;
二、記筆記,也可以鍛煉一個人的毅力與耐力;
三、記筆記,就相當于有自己的產出。人的大腦是當自己有產出時,大腦會感覺非常有成就感,這樣就會對自己有一個不斷的正向激勵,才會讓你持續地去做某件事。
李敖當年在《李敖有話說》節目里講到他寫作的秘密。
他說他寫作的核心秘密就他記筆記的秘密 。李敖買書就會買兩本,因為書有正反兩面。當他讀到他喜歡的資料,他就會用剪刀剪下來,然后放到一個專門的文件夾里,做好標簽。每當他開始寫東西的時候,他就去他的資料庫里找資料,這樣自己寫文章就會非常輕松。
據說李敖家里有一個很大的專門放這種資料的書柜,里面放滿了各種各樣的做的讀書筆記。
其實,這種方式現在有了網絡讀書筆記,這種方法就更方便了。比如印象筆記之類。
那么 ,怎么做你的讀書筆記呢?把你讀過的各種概念,你看到的不同例子,分析別人寫作的邏輯,然后記錄下來,再與自己的生活聯系。
這里面講者講到,他現在平均一天工作8-10小時,每個月還會看完2本書,然后做不少于5000字的讀書筆記。
總之,在講者看來,做讀書筆記,這個習慣就是聰明人下的“笨功夫”。但唯有這種笨功夫,才能真正做成事,才能成為真正的匠人精神。比如說網止做錘子手機的羅永浩打磨手機元件的圖片,是不是很有魅力?
寫作第三招:話題
關鍵詞:靈感、及時記錄、欲望、打腹稿
分享內容:
講者講到自己做媒體時,每一周要去做報選題的工作,比如說自己這一周要寫什么方面的內容,先給自己定個話題。
話題要隨時隨地去積累,無論是洗澡時的靈感 ,還是坐公交時的想法等等。都應該盡快地記錄下來。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一是為了防止好的話題消失,因為這樣的靈感很容易一下就忘掉了;二是為因為及時記錄下來了,也許兩三天后再去看這個靈感,也許就是很垃圾的靈感,你也就知道什么樣的東西很垃圾,很無趣。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記記錄的時候,做評價。
非常優秀的寫作者首先要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說話者,因為本質上來講寫作就是溝通,你的話題是否能夠吸引別人的興趣,是否有價值,這樣就會讓你把時間投入更具有目標性的閱讀,
當有積累足夠多的話題與資料時,你就會有非常強烈的表達欲望,這種表達欲望,就會促使你很自然地寫下來,所以,光思考也是不行的,還需要日積月累的積累。
寫作有一個打腹稿的說法,就是先在自己腦子里積累材料,包括文章的素材,寫作的提綱,如何寫等等,這樣事先有一個打腹稿的過程,寫作的時候就不會那么地憋,寫得更流暢一些。
寫作第四招:寫作
關鍵詞:翻譯、產出、正反饋、老師
分享內容:
當話題打磨足夠好的時候,就可以寫了。
這里,講者講到了如何提高寫作能力的具體方法。
一、翻譯。翻譯是一種特別有效的寫作方式。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翻譯可以不讓寫作練偏了,即使是簡單的健身動作也有可能練偏了,更何況寫作是一個復雜的思考活動。
翻譯的具體做法:
1. 選擇國外一流的網站,讓自己的起點足夠高,先進入先進人的圈子;
2. 翻譯的時候不能加入你的觀點,學習一項技能,很多時候你不需要先知道Why,你只需要先知道Hou,成年人就是學一樣東西時,想得太多,由著自己的性子,走著走著就走偏了;
3. 選擇有中文對照的內容,這樣你才會知道你的中文表達跟別人的表達有什么區別,新手上路,先培養自己的文字駕馭能力,當你有能力清晰表達你的觀點時,就說明你的練習是有效果的。
二、讀書筆記,產出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正反饋是激勵我們長期進行的動力。
三、找一個好的寫作老師。這種方式往往最有效,最直接,但也花費金錢成本最高,需要一定經濟條件。
以上就是我根據聽《學會這四招,七天提升寫作能力》整理出來的內容,不完全就是講者的原話,但,我盡量做到把我所理解的講者所講的內容梳理了一遍,也基本符合我認為開始寫作的四個基本要素。
簡單一點說,就是:讀書——積累素材——選定話題——擼起袖子開干!
整理完講者分享的內容,再結合自己持續日更3個多月公眾號(有青有益)的經歷,我也試著對如何寫出爆款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雖然我現在還沒什么爆款文章哦):
我認為,要寫出一篇爆款文章,需要具備3個條件,那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一、所謂天時,就是你要在恰當的時候,抓住了一個恰當的話題。
那什么是恰當的時候?恰當的時候,就是你寫出來的東西,一定是對別人有價值的,是對別人有幫助的,是有別人正想知道的。這樣對一個初學者來說,就需要積累。積累時間,積累寫作量,積累見識。
初學者往往先要通過寫作這件事,先對自己產生價值,先對自己有所幫助。比如在寫作的過程中,明白寫作的意義,通過寫作梳理自己的思考邏輯,提升自己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溝通表達能力,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自己的觀察敏感能力,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等等。這些都需要時間,都需要積累足夠可以不斷復盤的素材,都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見識與格局。
當你的見識與格局大了,你從面對你一個人,到面對熟悉的幾個親朋好友,到面對更多的陌生人同,各種不同行業的人,各種思維層次的人,你的世界大了,你看問題的高度就不一樣了。
所以,從時間上來看,寫出爆款文章,首先看你心中具備容納多少人的胸懷,你是否具備駕馭多少不同思想的能力。這個就像資本一樣,光有錢不叫資金,具備駕馭資金的智慧,才叫真有資本,錢才不會隨時流失,才能守得住,才能錢生錢。
二、所謂地利,就是你要在合適的地方,出現你的文章。
那什么是合適的地利?就是你得知道你的文章是寫過什么樣的人看的?哪些人會去閱讀你的文章?然后,這些人一般會在哪些平臺或專題出現,在這些地方,如何才能讓你的文章讓別人眼前一亮,獨樹一幟?等等。
這些都需要你不斷地去摸索與實踐,去觀察,去發現,去總結。
總之,光有才華還不行,你還得有平臺,有舞臺,有慧眼識得你的貴人。
三、所謂人和,就是你是誰,你為誰而寫作,你寫的東西有什么意義。
首先,你得知道你自己寫作的意義是什么,你是什么樣的水平,你有什么樣的能力,你不僅是讓自己是一個會那樣說的人,而是在說之前成為一個會那樣做的人,讓自己成為一個資格說那樣話的人;
其次,你得時刻知道你是為了誰而寫作,堆砌、拼湊文字不是目的,讓別人說你是一個在寫作的人不是目的,日更也不是目的,目的是你喜歡干這件事,你喜歡干這件事找到自己的快樂,你喜歡以這種方式與別人產生連接,對別人產出分享,對別人產出價值,
其實,這也是不斷凈化你的世界的一個過程。所以,我以我手寫我心是永遠第一條原則與宗旨;
最后,你寫的東西有什么意義,爆款文不是你的目的,通過數據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也是沒有意義的事,要把寫作是你創造的作品,你的作品就是你的人品,你有什么樣的人品,相應就會結交相應人品的人,就會積聚有相同或相似價值觀的人,你的世界就會有一個和洽的相處方式,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認為,寫作也是一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事,這是一項做了才會知道的愛好,這是一項值得持續做下去的事業。由于時間關系,今天就寫到這里。
時間還多的是,不斷踐行,不斷積累,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我們慢慢來,來日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