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作自我介紹,我是一名畢業兩年的畢業生,在半年以前的我和現在的我是天差地別的,先講講是什么改變了我。
羅輯思維出品的app(避免有廣告嫌疑,我也相信大家已經知道),當時每天渾渾噩噩的過著重復的日子,真的很感謝讓我遇到了它,暫時說它并沒有改變了我的人生,起碼已經改變了我的思想。
而在其中,我認識了李笑來老師,認識了GAFATA,當時的我才知道我是多么的愚昧,世界是很大的。
就是這樣,我開始了我的第一段投資生涯。
我的美股經歷是在美豹發生的,到時入了1股facebook/$150(見諒,畢竟沒有什么積蓄,當著學習的經費來著),5股AMD/$10.5,買進facebook沒什么好解釋的,跟著笑來老師的步伐,而買進AMD單純只是當時單純,到時AMD剛好出了第一季財報,股價跌穿了10塊,當時看到了兩條新聞(其中一條新聞是說:AMD的財報正常,因為達不到股民的期望值以至于股價大泄),而我,就是這么單純的買進了5股AMD,現在想起來也是后怕,希望大家千萬別輕易相信網上的各種新聞,運氣好的是,AMD真的回彈了,等到12.8塊時,我趕緊賣出全部AMD股票,發誓再也不這么輕易就做決定,可能有朋友回收,就那點錢,至于這樣嗎?我是覺得,錢只是一個數字,投資重要的是你的思想想法正確與否,甚至說你的信仰有沒有出錯。
我的第一次投資經歷有運氣加持,所以才沒有讓我一敗涂地,后來我停止了一小段的時間來反思我這一次美股投資的得與失:
得:股市確實是一個變幻莫測的地方,即使能從中賺到錢,也未必就是你的眼光有多么的獨到,你的想法有多么的正確,可能僅僅是因為你的運氣好而已。
失:有得必有失,我覺得失的是我的時間已經注意力吧
在我反思一段時間以后,從簡單的刨完了《小狗錢錢》《窮爸爸與富爸爸》,再到后來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彼得林奇《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淺讀了幾本著作之后覺得還是適合定投指數基金,又在雪球上知道了銀行螺絲釘,對定投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所以從6月份開始便開始了我的定投之路,每月1000塊,暫時只定投了兩只指數基金,分別是跟蹤滬深300還有基本面50的,雖說暫時起色不大,不過起碼我覺得這種理財的方式還是挺適合我自己的,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以及注意力,年收益復合率能跑贏通脹我就覺得沒問題了,畢竟我的目標不是如何賺錢,而是如何不讓我虧錢。
以上便是我半年以來的經歷,歡迎大家伙評論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