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文前:如果說前段時間晨讀推薦的書偏重于心靈的塑造,那今天這本《不安的時候,坐下來寫》就是偏重于介紹寫作招數。
2005年,我辭去教師身份,毅然決然、一無所有地去學習電腦速錄。
一開始,出于對這個職業的喜歡,對單調無味的練習,我咬牙堅持了下來,無數次重復敲擊著“aoe”、"bpmf",一天下來腰酸背痛,十指僵硬。
一個月后,我厭倦了既枯燥又沒有成就感的練習,加上還要家里支持生活費的愧疚,讓我心浮氣燥,慢慢有些絕望。這時候,老師告訴我,速錄師要使有形的文字追趕上無形的聲音,起碼要達到220字/分鐘,雙手要在速錄鍵盤上敲擊800鍵/分鐘。“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現在單調重復的練習,是為了讓雙手先找到感覺,慢慢形成手感,才能在后面的提速中不假思索、跟上聲音。
是啊,哪個能手是不需要大量練習就成為能手的?就連新手媽媽給嬰兒換紙尿褲這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事情,到了新手爸爸的手里,就能笨手笨腳難于上天,就是因為媽媽天天練習,而爸爸甩手一旁。
后來,為了不讓已經付出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成為“沉沒成本”,在經過大量枯燥的練習后,我終于拿到了高級速錄師證書,成為了這個職業學校的速錄老師。
是成高手第一狠招:練習。
(我不是自封高手哦,當然,你要說我是高手,我也哈哈)
在培訓時,我既告訴學生要堅持堅持,加強學生的心理建設,也想辦法及時正面反饋,讓他們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因為成功不是只能一味地苦熬。
馬克思的辯證法指出,自由從來不是無限制的自由。回想自己練習的時候,我喜歡在集中練習一段時間后,上網瀏覽或者QQ聊天放松,每天午休還要打一打游戲,給自己有限度的自由。但這自由的前提是:在練習取得自己制定的階段目標后,否則絕不放松,這是底線。
在當老師后,我也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在完成當天的教學任務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看打練習:財經新聞、政治新聞、娛樂八卦……。
是為高手第二狠招:限制。
昨天剛剛讀完《做,就對了》,書中的核心觀點是:不要計劃太多,做就對了。回想當初,放棄體制內穩定的教師身份,去學一個前途未卜的速錄技能。從05年春節知道速錄師這個職業,到4月份完成辭職手續,坐在培訓中心的教室里,整個決定快速而果斷。
在最近讀到的另一本《人生轉軌處》里,少年小松的媽媽有一種能力:在人生幾個少數關鍵處快速果斷決策的能力。如果不是這種能力,小松不可能被送到曾老師處學習,也就談不上蛻變。而20多歲的我,當時也有這種能力。
是為高手第三狠招:行動。
時間如白駒過隙,我放棄速錄師,回家當公務員已經八年了。八年,可以改變很多,也讓我的這種說做就做、果斷決策的能力越來越弱: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想要放棄公務員身份,到新的城市重新開始,卻要顧慮許多許多,再也不能像當年那樣一身輕松地去闖世界了。
還好,書中自有答案,《做,就對了》告訴我:在重大決策之前,要用最小成本試錯。于我,最小的成本就是加入貓群,重新開始對自己狠狠狠。
期待在內狠、外推的作用下,我成為一名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