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獨坐敬亭山》,是李白很有代表性的一首經典五絕,歷來受到人們喜歡。
李白經受過長期漂泊,飽嘗了人間酸甜苦辣的滋味,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內心邊增添了極度的懷才不遇的孤寂之感。但李白那倔強不屈的性格不會改變。所以一直存在壓抑和不平,此時的李白身心的疲憊與痛苦,急需得到一些安慰。為此,他寫了不少寄情于山水景物,來傾訴內心情感的詩篇,《獨坐敬亭山》即是其中最優(yōu)秀的一篇。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翻譯:
高空中的一群鳥兒飛得無影無蹤,只剩下孤獨的云獨自在悠閑。
我們彼此之間,你看著我,我看著你,永看不厭的,只有我與眼前的敬亭山了。
李白的這首五絕小詩,看起來似乎沒有什么驚人之筆,反而有點平淡無奇。但為什么會受那么多人推崇呢?這首詩好在哪里呢?仔細分析,我認為這首詩好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與自然的和諧對話
這首詩是詩人自己與自然進行的對話,是體現作者精神世界的一部作品。從表面來看,詩人是獨自一人暢游敬亭山的情景和感受,但詩中所包含的深刻內涵卻是反映詩人一生中遇到的無比痛苦的孤獨和寂寞。
為了排泄這種孤獨寂寞,詩人就上了敬亭山,寫了這首詩。在創(chuàng)作中,使用了一種奇妙的想象力和構思,以擬人手法,賦予了山水及景物以生命,并與之進行精神層面上的對話。整首詩寫得自然生動。把自己的那種孤獨和懷才不遇的遭遇,和向自然山水訴說以求得安慰的心情表現得很透徹,最終希望能向大自然獲得神奇力量,堅定自己執(zhí)著的信念。
所以,詩人寫的是敬亭山,卻未見指寫敬亭山美麗的山水和自然美景。因為,作者寫山水的目的不是單純來寫敬亭山的美,而是想借此山的美景抒發(fā)自己內的感受,讓詩人孤獨的心在敬亭山自然環(huán)境中得到了安慰。
2、極具有浪漫主義色彩
詩中“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一句可以說是全詩重點和精妙之處。詩人運用擬人化手法,把人與自然的對話寫得惟妙惟肖。“相看”,指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相互凝視,相互欣賞,雖無語言上的溝通,但心靈上己相通,“兩不厭”,恰如其分地表達了雙方感情融洽的體現。
說這首詩浪漫,這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就已充分流露出詩人極具浪漫主義情趣,他與敬亭山之間的情感交流,就好比是相互愛戀的情人一樣,“情人眼里出西施”,雙方怎么看怎么好。詩人用情人之間的互相欣賞的眼光來形容自己與山的感情交流,難道不就是具備了浪漫情調了嗎?
3、動靜結合,以靜制動,以動襯靜。
《獨坐敬亭山》之所以好,還在于詩人的精心構思,用詞考究,和經過深思熟慮。別看字數不多,但詩中動靜皆有,動靜結合,以靜制動,以動襯靜,使這首詩才有了流動的、活的生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眾鳥高飛盡,高空中的群鳥飛得無影無蹤,飛盡,從動到靜。孤云獨去閑,只有孤獨的云獨自在悠閑。遠處天空中的云翻騰之后,慢慢歸于平靜,也從動到靜,一下子就把讀者帶進一個安靜的世界,人們的思緒也隨著這飛舞的鳥兒和翻滾的云在跳動,然后平靜下去。
這種動靜結合,以動制靜,以靜襯動的寫法,也把詩人當時的感受:孤獨無助,寂寞難耐的心情體現得淋漓盡致,同時還給讀者以無限的聯想空間。
總之,李白的這首《獨坐敬亭山》,通過精心構思,潛心用詞,把自己在敬亭山游歷時的精神世界感受充分表達出來。詩人以獨特的視角,豐富的想象力和精妙的構思,使靜止的敬亭山活了起來,讓山水景物有了生命。同時也寄托了詩人那顆孤獨的心和對仕途不順的情緒發(fā)泄。但經過與大自然的真切溝通交流后,詩人得到了精神的慰藉,又堅定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