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鑒賞:李白一生曾到宣城七次,敬亭山就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境內。這是首五絕,寫于天寶十二年(753)詩人秋游宣州之時。當時,他離開長安已經十年。其間的四處漂泊使他倍感世間的辛酸,對現實更加不滿。獨坐敬亭山上,在抒寫閑情逸趣的同時,詩人也表達了懷才不遇的孤寂之情。
頭兩句用孤獨寫孤獨,寫獨坐之時眾鳥飛盡、孤云獨去的景象。其中,“盡”字和“閑”字營造出一種“靜”的氛圍。眾鳥高飛離去,廣闊天空中一朵孤云也不愿留下,越飄越遠。世間的一切似乎都拋棄了詩人,將詩人的孤寂和盤托出。
后兩句用不孤獨寫孤獨,孤獨之感更加明顯。鳥盡、云去,獨坐在敬亭山中,世間的一切都忘了詩人的存在,似乎只有敬亭山靜靜地存在。這里,詩人用了擬人的手法,認為自己在看敬亭山的同時,山也在看他,有意要和自己做伴,似乎有著“相看兩不厭”的深厚情誼。這種用山的“有情”襯托世間“無情”的寫法,將詩人的處處碰壁、寂寞凄慘的境地表現了出來。
這首詩的動人之處就是通過思想感情和自然景物的融合來營造“靜”的氛圍,沈德潛《唐詩別裁集》稱其“傳‘獨坐’之神” 。可以說,“靜”是該詩的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