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朋友處聽說這本書《大地上的事情》,是著名散文家葦岸的經典文學著作,他以心靈的承載、博愛的情懷,將散文與生命重新系結。用作者的話來說:“以最少的文字,寫最大的文章”。
葦岸,原名馬建國,詩人,散文作家,自然之子。1960年生于北京,1984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1986年,經海子推薦讀到《瓦爾登湖》,受此書影響,由詩歌徹底轉向散文創作。1988年,開始寫作開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1999年,因肝癌醫治無效辭世。終年三十九歲。?
《大地上的事情》共五十則故事,對第三則印象最深。
寫《自然與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蘆花,觀察過落日。他記錄太陽由銜山到全然沉入地表,需要三分鐘。我觀察過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緩慢。觀看落日,大有守侍圣哲臨終之感;觀看日出,則像等待偉大英雄輝煌的誕生。仿佛有什么阻力,太陽艱難地向上躍動,伸縮著挺進。太陽從露出一絲紅線,到伸縮著跳上地表,用了約五分鐘。
世界上的事情在速度上,衰落勝于崛起。
相對于衰落的速度來說,崛起要緩慢許多。人生也是如此。
《紅樓夢》中的賈家從寧國公、榮國公到賈寶玉這一輩,經歷四代繁華,達到家族興旺的鼎盛階段。在元春省親一回里,賈府為迎接元春,專門修了一座大觀園。元宵節之日,元春乘坐繡鳳金鑾大轎,前呼后擁來到大觀園。大觀園內雕梁畫柱,金碧輝煌:既有竹林掩映的江南風景,也有桑榆成蔭的鄉間田舍。是賈府流金淌銀之盛、皇家威嚴達到極致的表現。
在劉姥姥二進大觀園一回里,賈母宴請劉姥姥,請她吃的一道菜“茄鲞”:把剛摘下來的茄子的皮削掉,將凈肉切成碎丁,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并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都切成丁子,拿雞湯煨干,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即可。一道以茄子為主料的菜肴,竟包含如此繁復的加工和各種精選的配料,體現大戶人家暴殄天物的日常生活,難怪劉姥姥直搖頭吐舌。
然而僅僅三年后,元春暴斃身亡,以致于賈家失去靠山,終于走上衰落的道路。“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曾經的繁華盛世,仿佛一夜之間便煙消云散。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要把目光關注在自然上,常常心懷感恩之心,像葦岸那樣做一個“為了這個星球的現在與未來自覺地盡可能減少消費的人”。
“惜福、束欲”珍惜眼前幸福,約束欲望,才能避免造作無量惡業,從而走向自我毀滅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