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剛過,空氣中就有了深秋的寒意。“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說的就是這個時候。與初秋相比,晝夜溫差大,早晚已與往日大有不同。
每一個時令節氣,都相應有其征侯現象。如寒露,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即草木生物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人也一樣。生命也是如此。
南方的節氣總覺得會晚些。尤其是午后,艷陽高照,還有一點殘留的躁熱。放眼望去,既便見到落葉,而樹上枝頭仍是一片蔥蘢疊翠。河邊的莢竹桃猶在開放,倒影在水面上,似是戀著三月的春風不肯回去。
盡管如此,誰也遮擋不住時光的腳步。并且也能感受到秋意正一步一步向前推進。晨起洗臉晚上沖涼時,原先自來水的涼快有了一股寒意。于是常有這樣的感受,還沒有做好準備,一個不一樣的時節就又到來了。
一年之中,到了此時,真的是快了。月過中秋夜添涼,時令相催又重陽。國慶節,對于放假的人來說,七天仍覺短暫,過的相當快。對于上班的人來說,亦如平常,也倏忽而過。接下來,便是重陽節了。
故十月與深秋同行,就像山上的紅葉層林盡染,濃墨重彩,來表達對厚重歲月的敬意,以及對故土親人的倍加思念。
所以,每逢重陽必登高,站立山頂遙望家鄉的方向。即是祝福也是對美好生活之下一種難以言語的情感表達。按說,在他鄉是不宜在此時節登高的。試想,孤身一人漂泊他鄉,舉目無親而凄涼,何必還要煢煢登高增添此份孤獨與惆悵呢!
重陽之后,僅剩今年最后的兩個月了。再過節,是元旦,即是新年了。這日子啊,正如翻日歷,翻過一張,過去一天,逝去一天就好比撕掉一張。
寒露時節到深秋,說起來竟然有了一點悲秋的意味。之前,我說喜歡秋天,說尤其是喜歡初秋,并且感受到的都是美好。另外,秋天來了,秋風起了,吹動落葉,似乎生出一點詩意來。這大概也是喜歡秋的一個緣故。
然而今天的表現,卻把我藏在心里的另一面展露出來。原來,我確也是悲秋的。面對結籽的小草搖落枯黃,我知道它此季的生命即將結束。當我聽到秋蟲入室,發出不一樣的嘶鳴,我感到它也要消聲匿跡了。
當看見鏡中的自己,兩鬢忽生日漸多的白發時,望著臉色現出的滄桑,失去光彩的樣子,我就不忍再多看一眼。有一種本能的逃避,掩耳盜鈴大概就是我這模樣。
真不敢相信:就這樣老了么?或許,我不該這樣說,不該這樣想。如果心態老了,那么才是真的老了吧。
或許,本就不需要來想這些,何必呢,不如該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既攔不住秋的深意,也不能在妄自菲薄中給自己增添能量。那不如認真一點,再用心一點,去發現生活的美,去感受秋的無盡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