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與圖片均來自于
知乎live:建筑結構:從圖紙到現實的匠作
在設計院工作的新手從業者,除了為期不多的實習期待在工地,之后就宛如待在象牙塔中,了解建筑設計出圖紙,對施工卻沒有明確的概念。而圖紙施工是個不同于圖紙創作過程,在這過程中可以看到自己的規劃目標是怎樣被別人實現的。
施工過程中離不開混凝土和鋼筋,結構設計主要也是滿足這兩部分要求。混凝土結構的房屋就需要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以及鋼筋工程。若為一個鋼筋混凝土板,則需了解它的支模,放鋼筋,澆筑混凝土,拆模過程。
完成一件完整的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板的步驟:
1. 支模
把混凝土構件的形狀用合適的模板拼搭出來,側面加上支撐,保證具有流動性的混凝土不會把側面的模板沖垮。
2. 模板一側涂涂料
鋼筋混凝土構件暴露在空氣中須有防腐蝕和防潮的保護層。
3. 鋼筋下料
按規定購置對應根數的鋼筋,剪切到一定長度后,用軋鋼筋的機器使之彎曲需要的角度。
4. 完成鋼筋籠
根據圖紙完成混凝土板中所有鋼筋的扎綁,以形成一個整體,再把鋼筋籠放入模板中。但在工地時,順序會有一些變化,因為梁跨度很大,先把面筋、底筋和箍筋放入梁模板中,再按合適的距離完成扎綁。
5. 模板中預留PVC管
在模板一側用鉆頭鉆出合適大小的孔,插入PVC管件。有的時候在鋼筋下料前也應當預留管孔。
6. 澆筑混凝土
混凝土澆筑后就是振搗與整平。工地上在施工到較高的樓層,一般會選擇泵送混凝土設備。
7. 混凝土養護
有規定的養護時間,在施工后應保持混凝土濕潤。
8. 拆模
工程上對拆模的順序有嚴格要求。在進行施工圖設計時,經常會遇見甲方摳鋼筋,這是很合理的現象,也是檢驗一個設計師是否有站在業主立場思考的能力。但比起省鋼筋,人力成本以及時間成本代價更為高昂。因此,在有限的出圖時間里,可以不這么計較過多的鋼筋用量。
在建筑造型上,很多復雜的外飾面不能用模板現澆,易于出現外觀質量缺陷,需模板工程專項設計完成,成本過高。但做別墅相關工程的業主對此了解不多,一部分是施工隊專業能力不強,另一部分是來自工程延期帶來 的相關壓力。設計師也可以和業主溝通說明。
從一個較小的鋼筋混凝土板,我們可以以小見大地了解整棟房子的施工過程,從而站在施工方和業主的角度思考問題。這也切合設計師的職業要求。
PS:以下是一塊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制造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