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哥:
你好!借用你自封的稱呼,想來你不會介懷。在學期末工作總結的閑暇間隙里,撿拾一起走過的有意思的歲月印痕,竟然會勾連出內心深處的思辯和感懷。這讓我確證了你的施政舉措,無可辯駁地在我的教育之路上占據了一席之地的事實。這番話如果你得以見到或聽到,請不要毫不掩飾地得意舞蹈。因為接下來我要說的話可能你不愛聽,但我的態(tài)度是說便說了,就像風兒自然吹過,可以削減暑氣,也會吹皺了一湖明凈的春水。
就從前兩天填寫的聘任意愿書上說起吧。其實在咱們學校,這項工作向來都是走過場,收集備查資料而已,但我都認真真實地填了,算是記錄一段心路歷程吧。在這張表格里,班主任、年級組長的任職意愿上,我都明確填了“否”。聽說你看過了很不滿意且想不通,這下輪到我想不通了:我又沒想破罐子破摔,相反還想把教育當作事業(yè)來做,做實做好做精,說不好也去競評個特級教師玩玩也未可知。試問,有不愛這樣的老師的校長嗎?另外站在哥的面前,真實坦露本心不丟人。我自認為不會做官,又因為曾經至貧至輕而對基本生活條件從不苛求,也不愛錢。唯一看重的不過幾兩可笑的尊嚴而已。班主任工作,這是教育攤派給少數教師的附加工作。往往幾十上百教職員工的學校,班主任十幾人,占絕對少數。如果僅憑口號中的“教育良知”來召喚,崇高卻蒼白無力。其實在教育中也存在著“不患貧而患不均”的普世真理。當我們承認教師首先是自自然然的社會人,是符合中國國民性的一份子時,把“無利不起早”奉為入世哲學還奇怪嗎?更何況班主任這個職位如此高危,又沒有任何組織可以讓我們投保。那么,如果不是純粹高尚的圣賢,但凡遇到贍養(yǎng)老病,扶養(yǎng)疾弱,維持殘破等人間悲情,有幾人可以不世俗而守身如玉一路崇高。
說兩個最近發(fā)生的事就可見一斑。某日住校生熄燈鈴響起后,宿管去清點人數發(fā)現少了我班三個學生,后一直等到午夜尚不見回轉,心中焦急惱怒。第二天就將此事上報政教處,政教處問明緣由后,做出勒令搬出宿舍停課反省一周的決定。且不論這樣處理是否合理武斷,但此類事情發(fā)生后學校沒有廣而告之的明文規(guī)章卻是不爭的事實。而我只能配合學校工作。在處理過程中,因為時值放端午假前夕,所以沒有讓學生直接回家,而是當著學生的面把事情緣起和學校的處理決定分別告知了三位家長。之后又對學生疏導淡化,談了近一個小時才讓他們回教室繼續(xù)上課,最終處理決定等晚上回家后同家長溝通定奪。心理疏導發(fā)生在上午課間操時段,當時我感覺孩子已心悅誠服,能坦然直面問題了。然而下午午檢時,三個孩子卻同時“失蹤”。我的心頭頓時被沉重的陰霾籠罩。我第一時間告知三位孩子監(jiān)護人,請求他們協助尋找。當一位家長告訴我,孩子給他寫下“我們已經長大,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處理了,我們相約去登華山,請放心”的手機短信并讓我放心時,我的心早已提到嗓子眼了。看這則短信多像遺言,再看我們的家長又是多么的心寬!所以我再次特意叮囑:孩子是在極不正常的心理困境中去了很危險的地方,請盡快找到孩子并堅決制止華山之行。但令人遺憾的是,直到我提心吊膽煎熬了三天后,才得到孩子最終去了華山平安歸來的消息。到底誰有錯,我已無力評說,只有在心中默念“阿彌陀佛”!我該為誰負責,我又能負得起多大的責呢?
還有一件可以壓翻稱盤的小事。我班學生孔某因為厭學曠課在家,被突然從外地歸來的父親撞見。這位父親勃然變色,不由分說押著孩子就往學校趕。途中,孩子對父親說,爸爸你停一下車,我給你買個禮物。當孩子從超市回到車上,書包里竟然多了一把鋒利的菜刀。孩子說他的生命是父親給予的,父親可以隨時拿走,除此再無半點情分!冷靜如此,教育能有多大逆天的功效?
如果說班主任是少數人干的活,那么年級組長就更少。況且這個職位還有幾分權力,幾分誘惑,幾分機會,還有諸如刁德貴之流眼巴巴地向往著。于是蛋糕的分配應該不是什么難事。我想,讓對的人干對的事,也許就對了。學校里的這個角色,我不是合適的人選!這不是幫忙不幫忙的事,這里面有一個工作能力的問題。我無法排解同志們抱怨工作瑣碎繁重(盡管都是本分)的心理問題;我也無法冷面指出擅自做主提前下考的不合理;我更找不出說服同志們不要為私事而任意調課的最恰當的說辭;我不敢制止辦公場合肆意喧嘩的舉止;我排不下去課表,我無力糾正老師對同學的語言暴力。以上種種,可以歸咎于能力欠缺,所以學校是在錯誤的時間選擇了錯誤的人,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什么是對的?就我個人而言,對的事就是做簡單的事。當個語文教師是簡單的事,鉆研教材大綱,批改作業(yè)反饋問題,研究學生的學力和心理成因,閱讀拓展涵養(yǎng)學科,甚至提筆寫心,深味學科高度都有興趣和動力,都是我感興趣的。當興之所至,便儼然一個純粹高尚的人了。更為重要的是,做這件事不需要請客吃飯,不需要征求別人的意見。我的課堂我做主,有掌控感,可以習得內心的淡定和從容。如若你擔心這是放任的托辭,我保證這不是我的風格,我是一個有職業(yè)底線的人。
借用一位看似過來人的話來作結語:我們曾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我們曾計較付出的回報,到最后才懂得,一切得到終將失去,只能空留一抹浮名。走好選擇的路,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
其實,我不太贊成“世界是自己的”這句話,我寧愿說,世界是我們的。修煉自我,并不是說不與人為善。一個人走的路并非與他人無交集,我愿與你相安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