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擁抱此刻

今天讀到一段話:“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于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于讀書也。一有著,則私也。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即過不戀。”,(出自《曾胡治兵語錄》,這是蔡鍔輯錄曾國藩、胡林翼有關治軍、用兵方面的言論而編成的一部語錄體兵書。),覺得挺有感觸的,特此為記:

未來不迎,不要太過于預測、焦慮于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有時候因為擔心,反而會造成裹足不前,庸人自擾,造成拖延、貽誤時機。何況很多時候,計劃趕不上變化,人算不如天算。不如勇往直前,自己預測或臆想或擔心的事情極有可能在一步步前行的過程中得以解決。正如范范的《啟程》里唱的“想到達明天,現在就要啟程”...

當時不雜,是要把握當下,竭盡全力做好眼前的事情。專心致志,穩扎穩打;而不是左顧右盼,好高騖遠。未來是穿過今天到達的,今天是由一個個的當下組成的,每個當下都能把握好,今天就能保持前進,所謂“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堅持的積累一定不會白費,未來的你一定不會恨今天的你。我不禁還想起了電影《土撥鼠之日》,主角菲爾經過無數個2月2日,在各種自殺未遂,浪費許多時間之后才開始學習助人為樂,學習各種才藝。現實中并不會總是停留在2月2日,2月2日一過,就變為2月3日,再接著一天天過去。如果你的今天是在一個個心有旁騖雜亂無章的當下度過的話,是沒有另一個今天可以讓你重新來過。時間的浪費是永遠無法彌補的,就像奔騰不息的河流,永遠無法逆流。

過往不戀,就是要放下過去,切忌糾結和悔恨過往的事務,忘記做錯的選擇等,即我們常說的往前看。與其把時間把精力放在悔恨過去上,倒不如想想接下來怎么做能彌補能改善。正如有句話說的好“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20年前,其次是現在”。逝者不可追,此刻仍可抓住。

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說白了,不就是不糾結么?體有體能,心有心力,一旦你擔心未來太多,悔恨過去太甚,試問你如何還有心力做好眼前的事情?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s why it is called the “present”。希望大家都能珍惜好當下這個寶貴的禮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