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寫簡書,我試了試一周不寫,我已經失去了一周的記憶,每天壓抑的狀態無處發泄,感覺有點精神抑郁。
刷手機不如亮相簡書,還能保存僅有的記憶,嫉惡如仇不如寫寫對策,梳理心情再造思路與謀劃。
此刻的我,心情很雜亂,強忍了一中午,憋了一股火,我努力告誡自己要冷靜,所有的娃和你沒關系,你只負責教,教過以后你就看孩子們個人的造化了,我覺得我要接受這個狀態還需要一個心路歷程,還需要一個接受和適應的過程。
孩子們就像是原本平穩的氫氣球,突然之間學會了自己獨立去吸收空氣,空氣越來越多,氣球越來越膨脹,就在今天感覺鬧騰已經上升到極限,眼看著就要爆炸了。我內心的底線孩子們頑皮的想起來就去碰一下,我這個氣球也開始漲到極限,大家擠在一起互不相讓,我就爆了。所有曾經給孩子們僅存的小特權全部收回,正兒八經的做著每天必須做的事情,不能有一點松懈。所有活動說禁止到說一不二,孩子們像是怕了,吃完飯回來的路上靜悄悄,到了教室靜悄悄。我第一次如此氣憤。
不想和孩子們過把癮就結束,希望一切可以繼續運轉,流淌再回路。
發脾氣不是關鍵,關鍵在于常規的“穩準狠”。班規制定上有沒有有艱實的制度基礎作為保障?每一條制度有沒有切實準確的對策去鞏固?在執行力度上有沒有強有力?反思這一切其實自己做的很不到位,糊里糊涂的制定了很多,真正實施的時候糊里糊涂,還忘了,也沒有很好的去獎勵評測,費力不少,作用不大,真是犯愁。所以接下來我要把曾經說過的制度重新看一下,重新再梳理向孩子們強化。讓孩子們再熟悉,再理解,這一點需要今天我再和孩子們嚴肅的進行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