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知道巖井俊二,是看了他寫的《情書》,后來忍不住看了同名電影,更佩服他的細膩與清新,滿足了心中所有對于“文藝”的幻想。相比之下,這才是真正的青春電影吧。
故事起源于一封寄往天堂的信,渡邊博子因思念去世的未婚夫藤井樹而寫下了這封沒有回音的信。
但不久后,她卻意外的收到了來信。
后來她發現,收到這封信的是另一個“藤井樹”——和自己未婚夫學生時代同名同姓的一個女生。
再后來,博子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未婚夫少年時代的事,兩人通過書信來往,引發了藤井樹關于青春的回憶,也讓她發現了中學時期那個同名同姓的男生對自己隱藏的那份情感。
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或許就在于少年時期男女生之間最純粹、最羞怯的情感。
那個時候的小鹿亂撞,那個時候的面紅耳赤,那個時候的默默期待與關注,那個時候故意的互不理睬,那個時候精心安排的偶遇······
柏原崇飾演的藤井樹,幾乎就像是從漫畫里走出來的青澀少年,滿足了中學時代的少女對于心中暗戀男生的所有要求,清秀帥氣、沉默寡言、熱愛運動、可望而不可即。
那個倚在飄著白色紗簾窗口的他;
那個在運動會上突然沖到跑道上的他;
那個抱著一摞從來沒人看的書放在桌子上壞笑的他;
那個大晚上蹲在地上,迎著忽明忽暗的燈光對著兩人英語試卷的他;
那個聽不得別人用言語歪曲、欺負藤井樹而沖過去打人的他;
那個坐在靠窗座位問藤井樹今天數學課講了什么的他……
不想讓別人的污言穢語傷害你,忍不住要對你惡作劇,轉學前見不到你只能以幫忙還書為借口來見你,一遍又一遍地寫下你的名字,所有的亂寫亂畫,寫的畫的都是你。
結尾猝不及防的女生畫像,讓藤井樹忍不住落淚,有驚訝,有感動,有甜蜜,也有遺憾。
也許她年少時對這份懵懂的情愫已有察覺,而此時的畫像便更確定了他的心意。
“我一面佯裝平靜,一面想把卡片揣到兜里。然而不湊巧,我喜歡的圍裙,上下沒有一個兜。”
努力抑制住即將溢出的淚水,趕快收拾好表情不讓別人發現,又想偷偷藏起來卡片留住這份只屬于自己的回憶,但是不湊巧,自己的一舉一動已被人盡收眼底,只好報以害羞又燦爛的笑臉,眼角還帶著沒擦干凈的眼淚。
其實整部電影的主線是一種悲傷的氣氛,有死亡、有遺憾,每個角色都在與自己和解,對過去釋懷。但是就像大雪之于櫻花,成熟之于青澀,悲傷之于喜悅,電影將對逝者的懷念與年少時的暗戀表現到了極致。緬懷故人也好,獲得解脫也罷——
最喜歡的是,藤井樹在落滿黃色樹葉的公路上騎著自行車,遠處的藤井樹從山坡上沖了下來,頭上戴著牛皮色的紙袋,只露出了臉,快速沖到藤井樹身旁,用袋子一把罩住了藤井樹的腦袋,藤井樹尖叫著剎車停在了路邊,摘下紙袋,一頭長發亂糟糟的,害羞又略生氣地看著他瀟灑的背影。
我猜,騎車遠去的藤井樹,一定笑得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