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天玥
七子之歌的余音還似在耳邊回蕩,與大陸分別的離殤還仿如昨日,時光荏苒,六子陸續回歸,如今只獨留臺灣一子仍漂泊在外,不知歸期……
“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見兮,只有痛哭。”于右任老人的詩句不知是多少臺灣人民的心聲,是多少離開母親懷抱的游子的抽泣。而那葬著數以萬計游子的高山上,又有多少人知道承載著多重的國殤。與其說是國殤,不如說是那一顆顆登高遠眺故土的赤子之心,是風雨無悔,永不泯滅的愛國之意。那是世界上最純粹的赤子之心,不計得失,無怨無悔。這是比余光中那灣淺淺的海峽更加深沉的愛國之意,如果說余光中是對兩岸分離的無奈,那于右任便是悲愴,是渴望。哪怕身死魂滅,也仍要回歸的執著。
這世界上再純粹也純粹不過一顆赤子之心,幾個世紀的風雨飄搖,山河動蕩,晃不散離人眼中的胭脂淚,打不亂游子那顆赤子心。簾外雨潺潺,先輩們的心聲仿佛穿越時間長河,帶著潮濕的水汽朝我撲面而來。仿佛有“南望王師又一年”陣陣哀嘆,有“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喃喃叮嚀,有“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的聲聲吶喊。時間一晃而過,帶走了很多,也沉淀下很多。而那片赤子之心,那期盼祖國統一的心啊。卻穿越時空,在時空長河中震蕩起片片漣漪,越傳越遠……
這世上再深沉的愛也比不過對祖國的熱愛,保爾柯察金的名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這份感動不分種族,不分國域。因為那種對國家的熱愛本來就是沒有界限的,因為那種熱愛早已根種在每個人心中,歷代相傳,歷久彌新。忘不了香港澳門回歸時國人徹夜狂歡的場景,忘不了兩岸連通時機場那一對對相擁的身影,更忘不了先輩們臨死前仍想魂歸故土的渴望與眷戀。
“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是啊,除了熱愛還能有什么呢,除了熱愛還能有什么能有如此強烈的凝聚力呢,十幾億的國人都是因為充滿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所以才會有出國留學卻情愿回國建設的莘莘學子,所以才會有流落在外的游子日思夜想回到大陸,所以才會有一代代領導人奔波勞累想要收復國土。因為那是我們的國土,那是我們的家,那是我們深深熱愛的地方。說好的華夏大地,哪怕少一個臺灣,少一座島嶼,少一寸海域,少一艘漁船,少一塊石頭,都不叫華夏大地。
那一天站在海南島上遠眺南海的我,看潮起潮落,日出日落,想著那樣一片廣闊美麗的海域,是我的國家,真好,閉上眼睛,傾聽濤聲陣陣,安寧又美好,欣喜又自豪,我想南海也是快樂的吧,因為不論如何流淌,依舊在母親的懷抱中,無論多么肆意,始終有個龐大的依靠。光是想象,整個人便要醉倒了。
“ 莫道今年春色少,明年春色倍還人。”雖然臺灣如今依舊孤獨漂泊在海上,但是我堅信遲早會回來的,因為有兩岸無數赤子之心仍在跳動,因為這是所有國人所熱愛的土地,再寬再深的海灣也無法隔離這座用赤子之心搭建的橋梁,再高再陌生的隔閡,也阻擋不了那份數億人的熱愛。
《爾雅》說:“無主之鬼之為殤。”于右任前輩說:“山之上,國有殤。”可是終有一天,那顆純粹的赤子之心會得到安放,那份對故土的熱愛會得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