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4課后實踐】
這是2018年9月27日“崔律·100天精力和時間管理訓練營”第8.4講的課后實踐。
<實踐事項>
做出休息計劃,體驗休息的效果。
<實踐日志>
1.我在本講中學到的點:
【關(guān)于休息的認知誤區(qū)】
過去人們對休息有一定的認知誤區(qū),也就是“休息=偷懶”。例如在工作中,如果某些人發(fā)呆,看起來無所事事,周圍的人可能認為這個人在偷懶,然而實際情況可能是這個人在思考,在補充精力。在家庭中,家長總希望孩子能夠多做些事情,不要閑著,一旦看到孩子閑著,就會斥責他們,可能會說“你怎么那么懶???我怎么生出來你這么個懶蟲!”
其實這都是一般人的想法。而學過精力和時間管理的我們是二班人,我們應該對休息有不一樣的認知。
【破除認知誤區(qū)】
事實上,身體和大腦都需要休息。人們常說的勞逸結(jié)合是很有道理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提到了身體的內(nèi)在規(guī)律,也就是“晝夜節(jié)律”。除了睡眠中的90分鐘的睡眠周期外,人體還有“活動-休息”的90分鐘周期。具體是指:每90分鐘身體和大腦會渴望休息和恢復,并發(fā)出一些信號,如出現(xiàn)疲憊感或困意、打哈欠、難以集中、做事拖拉等。
所以我們提到的腦力管理,其實是說腦力處在消耗-恢復-消耗-恢復……的波浪狀態(tài)中。
【不休息的壞處——注意力殘留】
當你從任務A轉(zhuǎn)移到任務B時,注意力并不是立刻轉(zhuǎn)移,有一部分注意力仍殘留在任務A,不論任務A是否完成。這種殘留會干擾后面任務B的思考,影響任務B的決策。
舉例:
1)看過浪漫溫馨的電影后,晚上與愛人一起吃晚餐,可能會對愛人更親密一些。
2)剛結(jié)束非常嚴肅的商業(yè)談判,家人打電話央求你一件事,你可能會比平時心梗硬一些,拒絕的可能性比較高。
這種注意力殘留尤其體現(xiàn)在前后兩個任務互相抵觸或排斥,或者跨領域切換的時候。
所以,當我們進行任務切換時,最好休息一下。
【休息的好處——帶來創(chuàng)造力】
存儲腦只有在思考腦空閑的時候才工作。當我們冥思苦想,找不到解決方案,陷入僵局時,可以沖個澡、慢跑一會兒、躺在床上休息或是跟家人共進晚餐,創(chuàng)意、解決方案可能突然出現(xiàn)。
反之,如果不休息,而是隨時在線的話,會讓大腦不能深度思考,只能停留在淺思考;不能讓獲得的信息扎實的留在大腦里,讓人始終處于焦慮狀態(tài)。
綜上所述,對腦力勞動者來說,休息并不是“沒有產(chǎn)出的”浪費時間,而是為腦力恢復,為后面的任務儲蓄腦力和創(chuàng)意的時間。
2.我的休息實踐計劃與亮點:
1)除了上午和下午的零食水果精力補充時間以外,增加午飯后和晚飯后的后花園/操場散步計劃。如果時間較緊張,可以去后花園散步,起到大自然中散步的效果;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去操場上繞圈,三圈散步加上來回可以在30分鐘內(nèi)搞定。
2)晚上7:40下班后去操場慢跑5圈,回顧一天內(nèi)發(fā)生的事情,回顧自己學了什么,哪些用了,哪些沒實踐,如何實踐等;
3)任務與任務之間增加休息,例如出去打個熱水,去個洗手間等,盡可能減少任務切換帶來的注意力殘留;此外,盡量將同類型任務放到一個大的時間段,例如用一日三分法分配上午、下午、晚上的不同類型的工作、學習任務。
3.我的疑問(周六答疑) :
無
4.其他想說的話(如有):
今天上午到辦公室以后發(fā)現(xiàn)不能上網(wǎng)。因行動管理、課后實踐日志、閱讀后的思考、整理與實踐都是在印象筆記中進行的,導致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好在日清單上有其他不用上網(wǎng)、甚至不需要電腦的任務,及時將那些任務提前,完成。因為完成后還是不能上網(wǎng),有了空余時間,開始思考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以及怎么做,反而讓自己有了很多的想法和靈感,這也許就是存儲腦開始工作的體現(xiàn)了?!叭淌яR焉知非?!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