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荒蕪的海灘,三十多萬士兵等待救援撤退。
這一幕,發(fā)生在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lián)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后,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位于法國西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dāng)時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第一次知道《敦刻爾克》,是通過電影的宣傳海報。
主演芬恩·懷特海德匍匐在地上,導(dǎo)彈就在他的身邊炸開。說實話,這位小哥長得和我初中時期喜歡過的一個男孩子非常像,清瘦的身材、俊朗的面容。盡管這樣一個讓我入“坑”的緣由十分滑稽,但我還是想看這樣一部“奇跡”的歷史片。
01 - 戰(zhàn)爭
故事改編自二戰(zhàn)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當(dāng)時40萬英法聯(lián)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zhàn) 。
影片通過3條線,不同的角度來交代這場大撤退,一是以英國士兵湯米為視角,二是以英國船長道森為視角,三是以英國空軍法瑞爾為視角。
這三種視角,故事不一樣,卻也一樣——描述了戰(zhàn)爭的殘酷無情和對國家的熱愛忠誠。
在人們的固有觀念里,一場戰(zhàn)爭只有贏了才能獲得歡呼與慶祝,在一些影評里,甚至看到有人說這樣的撤退是恥辱,拍出來是為了什么?
拍出來,是為了讓我們知道,有些戰(zhàn)爭講究的不是操起武器拼個你死我活,而是有戰(zhàn)略性的、尊重每個人的性命的。戰(zhàn)爭雖然冷血,但也會有溫情,有熱血,有信仰。
在德國精銳部隊的緊逼下,英國政府和海軍發(fā)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
他們的計劃是力爭撤離三萬人。然而這支雜牌船隊就在這樣危險的情形下,在一個星期左右時間里,救出了三十三萬五千人。
三十三萬五千人!
光看數(shù)字就已經(jīng)讓我熱血沸騰了,拯救了這么多人,難道不也是一種光榮嗎?難道英法兩軍保留了戰(zhàn)斗實力,也稱不上是勝利嗎?
盡管這是一場大撤退,卻是一場大勝利。
02 - 士兵
湯米:第一條線就是以湯米的視角進行的,諾蘭將他刻畫成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的臺詞很少,我們卻能在他的實際行動中發(fā)現(xiàn)他的善良和純樸:他會幫那個法國士兵吉布森埋葬死去的英國士兵,會和他一起將受了重傷躺在擔(dān)架上的士兵越過重重人障(盡管是為了坐上那條船離開敦刻爾克);他還會在吉布森遭到懷疑和排斥時,對他伸出援手,盡管他不是救世主般的英雄,在那一刻,敢對他們說“不”的人,已經(jīng)是非常勇敢了。
在他為數(shù)極少的臺詞中,有一句話讓我十分動容。他說:“我只想回家?!?/p>
據(jù)了解,在真實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中,參與作戰(zhàn)的都是年輕且沒有經(jīng)驗的士兵。湯米的這句話,立刻擊中了我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他們除了是為家國奮戰(zhàn)的士兵,還是牽掛父母家庭的孩子。
相信湯米在經(jīng)歷過這些事情后,會變得更加成熟,更加懂得生命的意義。
吉布森:
吉布森是法國人,為了逃生,他假扮成英國人混進英軍隊伍中。他可能是士兵中最有危機意識的人。在救生船上,他沒有和眾人一起進到溫暖的內(nèi)艙吃餅喝酒,而是選擇到甲板外,尋找求生通道。
他亦是善良的,在敵軍放了魚雷轟炸船只后,他沒有立刻跳水逃生,而是冒著危險返回船只,打開了船門,讓更多被困的英兵能夠及時逃脫。
法瑞尓
法瑞爾是一名英國皇家飛行軍官,他駕駛的噴火機將敵人擊落后,汽油將盡,為了保護剩余撤退的士兵,法約爾放棄了跳傘的機會,再次擊毀敵艦。
但此時已經(jīng)離地面不到安全距離,跳傘是無法在落地前張開的,好在法約爾技術(shù)驚人,最后成功降落,卻被敵人團團圍住。
他為英國做了很大的貢獻,在被迫降落前受到了大批士兵的歡呼喝彩。
這與尾聲部分有士兵諷刺飛行員沒有作為時,船長道森對飛行員說了一句:“船上的人都記得你們的功勞?!?/p>
用生命去為國為民的英雄,世人都會銘記一生。?
03 - 船長
船長道森是我在這部影片里很佩服的一個人。
他和小兒子彼得,還有彼得的同學(xué)喬治,不懼生死,毅然前行。
他果斷勇敢,對敵軍的飛機型號十分熟悉,甚至對飛行作戰(zhàn)也十分熟悉。
他愛國,也愛每一條性命。
海軍士兵嘲諷他連槍都沒有,這只是一架普普通通的家庭游船,用什么和敵人作戰(zhàn)時,這句話,也是觀眾想要問的。
這不是送死嗎?
顯然,我們都低估了老人的實力。
他的大兒子,曾在參與戰(zhàn)斗后的一周后英勇犧牲,道森從此將敵人的資料都牢固記住心里,盡管兒子犧牲了,他仍為他感到驕傲。
“沒有國,何來家?”
這便是道森一意孤行,一腔孤勇前行的原因。先有國,才會有家,國家的含義與重要性,他比許多人都要明白。
后來,當(dāng)他們歷經(jīng)千辛回到祖國后,進行交接時,有士兵感嘆:你這條小船上居然能藏著這么多人!
別看它小,它的勇氣,也許能穿越這片深海。
04 - 指揮官
指揮官亦是這部片子我尊重的人之一。雖然影片并沒有大篇幅去描寫他,但影片尾聲的那一幕讓無數(shù)人動容。
英國大部隊都撤退了,指揮官卻是最后一個就在敦刻爾克的人。
他說:“我要留下來幫助法國盟軍?!?/b>
他身居高位,卻甘愿走在最后,看慣了現(xiàn)實生活中種種官僚作風(fēng),你會發(fā)現(xiàn),像指揮官這樣的人,才值得被稱為「好官」。
他留下來做什么?為了幫助他們的同盟軍——法國軍隊。
他不僅對自己國家的士兵負責(zé),還無私地為他國盡力。這樣的情懷,讓人動容,讓人敬佩。
05 - 人文主義
影片中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片段,當(dāng)湯米和阿萊克斯回到祖國,在一個老人處領(lǐng)毛毯時,老人說了一句“小伙子們做得不錯!”,阿萊克斯說:“我們是活著逃回來的”,老人笑道:“這已經(jīng)足夠了??!”
是啊,戰(zhàn)爭中,沒有人傷亡,便已經(jīng)是勝利了。對于英國民眾來說,他們回來不是逃命,而是回來保護他們。
《敦刻爾克》散發(fā)著濃濃的人文主義情懷,它告訴我們,生命比勝利更重要,在生命面前,一切都微不足道。
無論是活著的,還是受傷的,只要沒有死去,都應(yīng)該受到尊重,無論身份地位如何,應(yīng)該一視同仁。
這不是恥辱的逃命撤退,而是以退為進的軍事行動。影片結(jié)尾原聲保留了當(dāng)年英國首相丘吉爾關(guān)于大撤退的重要講話:“我們將在法國戰(zhàn)斗,我們要不惜任何代價保護我們的島嶼,我們要在海灘上戰(zhàn)斗,我們要在在登陸點戰(zhàn)斗,我們要在田野里河街道上戰(zhàn)斗,我們要在山地戰(zhàn)斗,我們永不投降。
即使這個島嶼或者島嶼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饑餓之中,但我們在海外的帝國臣民會在英國艦隊的武裝保護下,繼續(xù)抗?fàn)帲钡浇K于有那么一天,新世界會發(fā)動它一切的力量,挺身而出,去拯救和解放舊世界?!?/p>
突然想到了電影海報上的那句話——“當(dāng)40萬人無法回家,家為你而來?!?/b>
當(dāng)你在外遇到險境,不要忘了身后還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也有自愿前來的民用商船,也有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在英國船只浩浩蕩蕩駛向敦刻爾克海灘時,一種難以言表的感動在心中涌現(xiàn),正如《戰(zhàn)狼2》中出現(xiàn)在護照背面的那段話一樣,如此振奮人心、令人熱血高漲。
撤退了的是人,撤不了的,永遠是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