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由北向南穿過秦嶺山脈,天空突然就變得清澈起來。
也可能是剛下過一場小雨,天空被洗刷成湛藍的顏色,搭配著起伏的綠色山脈,像一副彩筆畫。
我們的車子在途中的一處服務區停下,那些在城市高樓中產生的壓迫感瞬間消失,身體突然變得輕盈起來,天高云淡,群山環抱,越是感覺渺小,內心虛無縹緲的感就變得越是濃烈。
由于工作的原因,欣賞風景也變成一件奢侈的事情,尤其是繁雜的工作讓人心煩意亂的時候,這種奢侈就越發顯得彌足珍貴起來。
02
我們的車子在山群里繞來繞去,終于抵達了一個叫鎮安的地方。它修建在群山中間,即使是身處縣城里面,也能明顯感受到城市樓群與山群的彼此滲透,這種感覺很奇怪,你明明在城市里,卻又覺得是在自然間。
由于這樣的地理位置,縣城的路面大多局促且不規整,即使本地人也很難在瞬間辨清城市的方向。晚飯過后,人們便從家里出來,涌到路上,然后又涌向廣場。就像雨滴匯成河流,而河流又匯成大海一樣。
我們的住所位于文衛路與前街的交匯處,在它的對角上便有一處廣場。但因為該縣特殊的地理位置,我面前的這片廣場并不寬闊,但也擠滿了各色的人們,廣場舞似乎也不能發揮它應有的氣勢,被迫蜷縮在廣場的一角,音響的聲音也變得微弱起來。
03
山群的包圍讓人很有安全感,我想這種安全感很可能來自“基因”。作為一種在母體子宮內孕育并生長出來的生物,那種被羊水浸泡和被子宮包裹的安全感雖然不能被我們的意識發現,卻并不妨礙在我們出生后對它孜孜不倦地追求。比如地鐵和公交車上被人手腳纏繞的立柱,比如汽車或火車上靠窗的位置,比如床上那一坨柔軟的棉被,比如傷心和無助時一個大大的擁抱……
有了這些東西,即使像嬰兒在子宮中一樣處于黑暗的環境里,也不會感覺到孤獨和恐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們焦慮的可能性。所以這里才會值得人們留下來,并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眷戀之情。
我將此番感受說與一位老先生,先生有些不屑地看著我“年輕”的臉龐,告訴我說,其實我所感受到的,是這個縣城里人們安于現狀,樂于享受的生活狀態。
這句話有些耳熟,使勁想想,似乎我也是這樣評價自己的家鄉的。不過面對生活節奏并不匆忙,壓力也并不巨大的縣城,這些可能是它本應該具有的特性,如果它連這些讓人安慰的感覺都缺失了,尤其是在大城市奔波的人們來到這里看到的依舊是一副緊張和忙碌的操蛋生活,那么這里又有什么值得讓人喜歡的地方呢?那些想念家鄉的人,又在想念什么呢?
04
第二天晚上,我們在發車前5分鐘趕到車站,匆匆踏上了趕往旬陽的旅程。
我曾一早就聽說過旬陽縣是依水流修建而成的八卦狀圖形,但因為白天比較忙,錯過了欣賞它的最好時候,等到夜里我們登上山丘一覽旬陽全景時,黑沉沉的河水與周圍的建筑融為一體,只有順著河道明亮的河燈可以大致看見整個城市的輪廓,然而也是看不清晰有八卦的形狀的。
山上的清風微涼,一掃連續幾日的工作疲憊,帶著一絲對于期望的失望,才讓人覺得生活既喜又悲的真實感。
我們胡亂地拍了幾張夜景,大概是沒有使用專業相機的緣故,并不像網絡上的照片那樣美不勝收,甚至還有一點索然無味。
原來拍照也并不是一件誰都可以說“會”的事情。我們應當感謝那些專業的攝影者和越來越先進的攝影設備,他們讓我們可以足不出戶地欣賞到世界各處的美景。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正是因為這些景色是美麗的,所以也是不平衡的。所謂的平衡,就是指可以與美對比的非美。只有站在真正的風景前面,人才能實際體會到這樣的景色折射在各自的眼中到底是什么樣子,而它折射在心里面的情結也包含了一部分贊嘆,還有一小部分的失望。二者相結合,人的內心才有了異于他人的別樣的滋味,這是在圖片面前所感受不到的東西。
05
我們住所前面便是旬陽河,順河的河堤上新修建了一條行人道,每天早晚也總有很多人在上面或跑步或閑聊。
這似乎是每個節奏舒緩的縣城人們的日常必修課。當我們也和這里的人們一起行走在這條紅色塑膠鋪成的道路上時,我突然就困惑起來。
人總是要對生活賦予各種意義,比如幸福、悲傷、成功或者失敗,但這些東西都是沒有辦法去絕對衡量的,當我們行走在這條道路上的時候,我們是什么感覺呢?安靜或者是舒緩。但這種感覺的變化卻不是因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的,它不過是一種選擇。
所以,讓我困惑的是,究竟是選擇產生了生活還是生活最終形成了選擇呢?二者的相互作用就像是一杯茶,我們喝到嘴里去的,究竟是水的滋味還是茶葉的滋味呢?
答案似乎像這條看不見頭的道路。
又一個第二天晚上,我們趁著夜色再次向下個目的地進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