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媽媽在收拾廚房,辰辰和爸爸在客廳看新聞,不知道說什么火箭爆炸,就聽到辰辰不停的問:“爸爸,為什么火箭爆炸了?““爸爸,為什么火箭爆炸了?““爸爸為什么火箭爆炸了?“……我在廚房就聽到復讀機式的不停的問一個問題,他爸爸一直沒有回答辰辰。我就說:“爸爸,孩子問你話呢! “然后爸爸說:“我不知道啊!“我說:“那你就回答他你不知道。“辰辰爸爸就趕緊回答辰辰:“我也不知道,咱們一起聽新聞怎么說?“這樣回答之后,辰辰果真安靜了。之后,他們父子倆的交流也非常的順暢和愉悅!
其實,我們經常會遇到孩子復讀機式的說話,要么不停的喊你:“媽媽,媽媽,媽媽……“要么一個問題重復問,家長遇到這種情況都會非常的煩,通常給予孩子的反應就是:不理睬!不耐煩的回應孩子!說教講道理!等等這些負面的態度,孩子自然感受不好,接下來給家長的回應也一定是消極的,如:哭鬧、頂嘴、發脾氣等等。家長就更生氣!
其實,遇到這個問題,作為家長應該首先想想,孩子為什么會不停的喊我們或不停的問問題?原因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孩子在第一次喊你或問你問題的時候,你沒有及時的第一時間回應孩子!是的,只有這樣孩子才會繼續問你,其實這也反應出孩子一個好品質,就是執著!所以,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能及時回應孩子,一定是可以避免孩子不停發問喊叫等這樣的問題。
但是,有人就會說:
“那孩子問的問題五花八門,天馬行空,我們實在不會回答啊?“
“孩子在和我說話的時候我正忙著呀!“
“那孩子問我問題的時候,我沒有聽見呀!“
……
是的,上述問題是我們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時常會遇到的,我們不可能每時每刻、每分每秒都跟著孩子注視著孩子,等著孩子給我們說話,我們畢竟也有我們自己的事情或是思考。那么,這個時候,我們該怎么做呢?也很簡單:直接回復孩子你當下的感受或你所做的事實。
如:孩子和你說話的時候,你正好手機上看到一條感興趣的新聞,沒有注意孩子,這個時候孩子跑過來,一直喊你:“媽媽,媽媽,你看看我拼的火車,你看看我拼的火車嗎!“你肯定很煩,但是請你冷靜一秒鐘,然后用和善的語氣和孩子說:“等媽媽看完這個新聞,再看你拼的火車。“就是這樣,直接說出你的想法,孩子一定會理解。當然,你看完手機一定要兌現剛才說的,看孩子拼的火車。長期這樣,你和孩子之間就會建立一個非常好的溝通方式!
其實換個角度想想,孩子問問題是他們大腦思考的一個過程,是非常好的事情,為什么不讓孩子思考不讓孩子問呢?我知道很多問題我們無法回答,或者就不是個問題,亦或者是正好打擾到我們當下的事情,我們就會覺得煩。但是請不要去打擊孩子,更不要用負面的情緒回復孩子,因為這樣孩子就會用更為消極的態度和情緒回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