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期回顧的目的:將你的大腦從擔負記憶、加工處理和提醒的責任中解放出來。
1.確信你正在做的事情確實是需要完成的,而其它沒有進行的工作確實可以暫時“不去進行”。
2.定期回顧你的系統,反思其內容,保持其實效功能,這是實現系統清晰度和穩定性的前提。系統必須時時更新,緊跟事態發展,這樣才能幫助你在行動的時候做出恰當的選擇,這也是回顧過程的主要目的,以便從不同角度對你的生活與工作進行持續不斷的評估。
3.案例。必須要打的電話,列入清單,定好完成時間。否則大腦無法信任清單,就會陷入重復低效乃至失控。
簡言之:把簡單的事丟給大腦外部系統去管控,最快捷、直觀的方式就是列清單,為了避免清單出現遺漏和從思路上理清來龍去脈,還需要再加一步:定期回顧和評估。
二、保證自己在任何需要的時候,看到需要行動的提示。
1.有打一分鐘電話空閑,就拿起電話清單。
2.準備與老板會面,花一分鐘瀏覽一下即將討論的內容,讓討論更有成效。
3.去干洗店的路上,速覽一遍清單,看看有沒有順便可以一起完成的事項。
心得,簡明扼要的清單,讓你省去反復思考和回憶,這類簡單的事,轉而將精力用在更重要的事情當中去。
三、每次回顧時長安排多久合適?
四、每周回顧更新,以確保大腦時刻保持清晰的工作狀態。
定期以更高的視點檢視自己的內心,并對系統進行更新,而非放任自己糾纏于大量超過自己處理能力的事物。
每周回顧,奪回主動權,重新評估、安排事宜,而不是疲于奔命地忙碌。被任務、合同、約定、協議糾纏,創造力在日復一日中被扼殺。
記得最要緊、最重要的目標,把握住自己的方向。
什么是每周回顧?
以下是,為了再次清空大腦,并為未來幾周確定方向而采取的行動,收集、理清、組織、回顧以及馬上付諸行動的:五部曲,確認、更新、創造、大局和創新。
思考是工作和生活的精髓,同時也是最難做到的事。帝國的創建者們在爭分奪秒地認真思索時,其他人卻在嬉戲。如果你不是自覺地區努力開啟這種自我指導的思維過程,那么你就是在向懶惰和屈服讓步,你將永遠喪失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
為了讓知識轉變為生產力,我們必須學會見林觀木,使兩者有效結合。——彼得.德魯克
心得體會:我們需要更好的細節管理,以便騰出足夠多的思維創造空間;我們不僅僅關注思維,更要時刻謹記初心,切忌目光要放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