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季在沛縣游手好閑,是一等一的無賴,雖然不治產業,但優點在于胸襟極廣,即便是在古往今來的帝王中也是有數的浩瀚如海;還有一點在于“痞性”,就是那種“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混不吝,有決斷、敢擔當本質上是這點“痞性”的折射。
我們看看跟著他的那幫人,有幾個是真正因為重情義呢?也就樊噲、盧綰把他當大哥,其他大多數恐怕是長期的酒肉朋友,一朝風云際會,跟著他做點事,做著做著就做出來一番聲勢,也就是說劉季在那個天下大亂的時代只不過是沛縣范圍內最不壞的選擇,他混不吝的性格正好是最適合亂世生存的素質之一,既然他愿意站出來領銜干殺頭的買賣,再加上看著也算是有福同享的人,所以劉季在一幫草莽眼中是彼時那種特定環境中最大的希望。
就這樣,隨著陳勝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嘶吼,點燃了反秦的燎原之火,劉季就這樣帶著一幫兄弟走出沛縣,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最終他自己自己成了劉邦、漢高祖,一幫兄弟封侯拜相、青史留名,時勢動蕩造就了一個個傳說,無賴子劉季揭竿而起時,不知道有沒有想過會把兄弟們帶往何方?夏侯嬰、樊噲、蕭何、盧綰、甚至是雍齒最終都封侯功成,沛縣兄弟們在爭天下的過程中竟然無一傷亡。
陳嬰出生望族,身份高貴,素有名望,亂兆初起就帶著4萬東陽子弟兵起兵抗秦,加入了逐鹿大業,可是要不是仔細研究過秦末漢初的歷史,大多數人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人,不知道陳嬰比劉季尊貴不止一個層級。只不過他帶著自己的聲望、子弟兵的信重投了當時聲望卓著的項梁、項羽叔侄,不知道陳嬰是如何面對自己壯志未酬的遺憾和東陽子弟所托非人的錐心之痛?是啊,項羽霸王威名蓋世,與虞姬情深義重,可他麾下五虎將知道的有幾個?江東子弟跟他轉戰天下、出生入死,曾經是何等榮光,最后卻在四面楚歌中傷亡殆盡,想必霸王自刎烏江也是覺得對不起對他交付身家性命的江東父老吧。
我最喜歡的詩是贊頌我偶像曹操的《鄴都引》:
魏武草創爭天祿,群雄睚眥相馳逐。晝攜壯士破堅陣,夜接詞人賦華屋。
曹公曾筑精舍,春夏讀書、秋冬弋獵以待天時,后刺董未遂,首倡義旗,也是帶曹氏、夏侯氏一眾親族起兵,然而諸侯懈怠、不思進取,曹公一力追擊,兵敗逃亡,差點戰死,后來嘯聚英才,逐鹿天下,爭的是天祿,成的是偉業,許給親族戰友的是門楣榮耀、名垂青史。
如今的商業社會,賺錢并不難,尤其是在科技飛速發展、資本過剩的時代,財務知識加趨勢的把握足以財務自由,但利祿和天祿有天壤之別,職業和偉業也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東西。撈錢可以單打獨斗,創業卻不是一個人干得了的,天祿更不是影響十人百人的事情,邁出創業的那一步,最需要考慮的是:將對你托付信任的伙伴們帶往何方?
步步成長、步步進階,步步走向未知的領域,以財聚人可走十步,以情聚人可走百步,以價值聚人可走千步,唯有以愿景聚人可至萬里。
自從帶伙伴前行以來,我現在核心的任務就是打磨戰隊,整天思考的就是把整個戰隊帶往何方,所以著重修練自己的氣度,緊跟大咖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因為,格局夠大才能走得更加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