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好久沒見的好朋友突然登門拜訪令我無比感動。一見面我們有種相逢恨晚的感覺,一直都在談天說地,無話不談。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就要到晚上十點多。但是我們聊得太投入幾乎忘我的境界,直到朋友的手機鈴聲響起來,打破這種氣氛我們才緩回神來。朋友似乎不高心這突然的打斷,尤其看到手機上顯示是她的媽媽。朋友不耐煩地接聽了電話,屋里安靜我能夠清楚聽到電話里另外一頭說的話。朋友的媽媽啟動嘮叨全面模式:“這么晚還沒回家,不安全;一個女孩子這么晚回去,在路上不安全;現在的治安不是很好,你回去的時候一定要請求你朋友陪你回去,要不你就留在你朋友住一晚吧……”
對于這些嘮叨,朋友不耐煩地打斷,“我知道了,媽!我又不是小孩子,你長日嘮叨煩不煩。我會照顧好自己,你少點操心吧。”直到朋友掛了電話之后,我才要求朋友今晚留下住一晚。在之前我沒想到這個問題,聊著聊著就忘記了時間,也忘了叮囑朋友早點回去。所以聽了朋友的媽媽那些嘮叨話,我忽然想起我的媽媽,我曾經也是這么厭惡媽媽的嘮叨覺得那些嘮叨真是又長又臭。所以每當媽媽對自己嘮叨起來就想千方百計地躲開,或者態度惡劣地打斷,或者不耐煩地拒絕。事后聽朋友向我抱怨自己的母親有多么嘮叨惹人厭,我沒有立即說一些好話安慰她。我只跟朋友說:“想不想聽一個故事?”
小時候家里窮,為了養起我們三個小孩,父母總是早出晚歸地工作不停,對于我們的關心度早已被一日三餐,還有生活費、學費等各種費用代替費盡父母的心血。日常見到父母的時候一大早被老媽叫起床,而我小時候總是喜歡賴床被叫了好久都沒有起床,于是老媽親自過來一邊嘮叨個不停,一邊拉我起床,那張嘴巴張張合合在我耳邊不停地轟炸,我這時已經清醒一大半了,不顧一切形象就跑了出去。完全是為了逃避老媽這種嘮叨全面模式的折磨。后來長大了,對于老媽的嘮叨無論是過去式還是現在式,我已經進行到從躲避到不耐煩,再到厭惡,尤其是在叛逆的時期,每當老媽嘮叨的時候,我總是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跟老媽對抗,讓她自食其果,口啞無言,還視這種行為稱為一種勝利。我一直認為老媽從來不關心自己的想法,不關心自己的學業,不太關心自己的一切,只會嘮叨。直到后來才明白,當自己一個人在外面住房子過日子的時候,你就會嘮叨我,一個女孩子在外面住過得好不好,沒人陪我會不會吃不好,睡不好等,而你從來不會直白說出你的擔心和關心,你只會經常打電話嘮叨我一日三餐等等繁瑣的小事。我從來沒有想過你那些聽到耳朵都起繭的嘮叨都是你對我最大的愛和關心。而這些恰恰是從別人口中的一番羨慕嫉妒恨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幸福。有人跟我說,不要等到失去才知道會珍惜。在這個煩躁急功近利的社會里,我們總是投進大量的目光和關注去追隨那些熱點話題和新聞卻很少能夠靜靜地去聽父母說的話,或者能夠常常跟父母嘮叨一下。所以我們總是理所當然地接受這一切,總是說父母不夠愛自己,總說自己的父母嘮叨。如果你能夠多點耐心陪一下自己的父母,多點去關心了解自己的父母,你就發現每個父母都是愛著自己的孩子,只是他們用的方式不同而已。如果你身邊有父母嘮叨,那請你現在開始珍惜這一切,因為你的父母日漸年邁,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還能嘮叨你了。當他們不在了,一切就太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