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黃泥堡是在兩年前做記者時,采訪到裕固族詩人妥清德。妥老師在黃泥堡長大,對黃泥堡有著深厚的感情,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寫到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自從聽了他的故事,我一直對黃泥堡心生向往,就在今天,我有機會和女兒、朋友來到了黃泥堡,感受到了裕固族人民的熱情,也一次次與戈壁紅柳親密接觸。
黃泥堡裕固族鄉地處祁連山北麓的蒙新荒漠過渡帶東部,位于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東北部30公里處,是肅州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人口以裕固族為主。
早上八點一刻,我們乘坐鄉村巴士從市政廣場出發了。這是這個假期,我第一次帶孩子參加城效游,擔心她不去,我提前沒告訴她這次活動的主題是徒步,想的是只要出來就好。現在,肅州區各個鄉鎮的文化藝術節都搞得很有特色,我相信一定會吸引孩子的。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在公交車上或者人多的地方,不由得會聽別人說話,觀察他們在做什么。我并不參與,也不會刻意去聽,別人應該感覺不到我的存在,但他們的對話卻會引起我一起思考。就像今天,我先是聽到幾位乘客用地道的鄉音聊著這次活動,說報名費38元,還發的個通關文牒,我聽著就覺得特別有生活氣息。后來,我被坐在我旁邊的一對父子吸引了。小伙子像是大學生,陽光、帥氣,穿著很時尚,一看就是準備去徒步的樣子,當然吸引我的是他父親和他的對話。我聽到他爸爸說:“你昨晚睡的挺好的?”孩子很自然的說:“嗯,我這幾天都睡的挺好的。”他們具體聊些什么,其實我也聽不清楚,關鍵是,他們都不拿手機,但一直在說話,而且說話的狀態特別輕松自然。二十歲左右的孩子和爸爸關系如此融洽,著實吸引到我了,我不禁對這位父親心生敬佩。
三十多分鐘的車程,我很自然地跟這對父子攀談起來。一來旅途當中多個伙伴,二來我對他們關系處得這么好充滿好奇。原來,小邱同學大三了,在北京上大學,學的是酒店管理專業。對我這個對啥都充滿好奇的小白阿姨,小邱同學詳細給我介紹在北京上大學的感受、在大學里是可以換宿舍的、學酒店管理在學校里是要西裝革覆的,等等等等吧。要謝謝小邱同學,他的這種陽光、自信、熱情、積極上進,以后走上工作崗位,一定是一個受社會歡迎,而且自己感到很快樂的人。
到達黃泥堡后,迎接我們的是一場精彩的裕固族歌舞節目,廣場周邊是各色小吃,現場十分熱鬧。天氣是如此之炎熱,但舞臺上的演員在精心演出;來自報社、融媒體中心的同仁們在辛苦地直播;經營各種特色小吃的商戶們坐等客來。而為了這一天,鄉鎮干部和旅游工作者們早已不知辛苦了多少個日夜。其實美景、美食、美好就在身邊,我還是希望城市里有更多的人放慢腳步,參與到周邊鄉鎮文化藝術節當中來,用心去感受我們當地的文化。
上面這張圖是我們本次徒步的路線圖,組委會給它設計了一個很高大上的名堂———通關文牒,怎么樣,不錯吧!
通關文牒是那種質量很不錯的竹簡,正面貼著路線圖,是要到每一個關卡處印上章子,反面則刻印的是霍軍老師寫的《黃泥堡賦》,非常精致。我雙肩背包里裝著這兩卷書,并一一沓上了極富特色的印章,感覺自己像個書生,又感覺自己像個將士,由衷地為這次活動的策劃者點贊。
由于參加戶外活動太少,沒有經驗,我低估了這幾天太陽的殺傷力,我身上但凡裸露在外的皮膚都被曬傷了。但我不得不說,黃泥堡的紅柳真的很美,黃泥堡的花海真的很醉人,黃泥堡的白楊樹讓我很感動。或許是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的一種情結,或許是對鄉村靜謐生活的一種渴望,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我就感覺哪哪都好。
初秋時節,陽光依然十分炙烈,白天,我最渴望的就是能席地坐在樹蔭下,這個愿望今天也實現了。我們穿過花田,坐在大樹下的地埂上,周圍是一望無際的花海,此情此景讓我覺的很美好。更重要的是,在小邱同學爸爸的建議下,我們在這里誦讀了霍軍老師的《黃泥堡賦》,一下子讓我們這次活動有了濃濃的文化氣息。
此時,黃泥堡鄉團結廣場的篝火晚會正在熱鬧進行著,想必參與其中的小伙伴們一定很快樂。雖然我們在下午提前離場了,但我還是很感恩此次出行,感恩女兒的陪伴、感恩旅伴的相遇、感恩能夠徜徉在紅柳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