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號外!為了方便牛爸牛媽了解小蝸牛們這一天的生活狀態!蝸牛小喇叭正式開播!
用好早上的時間
來到教室,班里已經有20多個學生。我拿起語文書檢查幾個學生的背誦,背得不是特別熟練!不過,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我的目的也只是為了培養學生晨間背誦的習慣!果然,其他學生看到這個陣勢,趕緊投入到背誦之中。
7點55分的時候,我組織昨天的小班長常然進行小結,并將責任手冊親手交給小丞同學。儀式感,可能會增強一日小班長的責任意識。的確,小丞這一天的時間都沒有在教室瘋跑,而是站在教室里看著班里的學生們,及時把表現好的學生記下來!
奇怪不奇怪?
晨間誦讀的詩歌是金子美玲的《奇怪不奇怪》,看似常見的現象,比如葫蘆花為什么會落?小詩人卻充滿了好奇。因為她有一顆敏感的心。當兒童對世界習以為常的時候,他們的想象力也枯竭了?
領略西湖美景
《飲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詩人蘇軾在杭州擔任通判的時候,寫下的西湖風景。這會是怎樣的美景呢?課堂上,我采用素讀的方式領著學生結合著注釋欣賞西湖的美景。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我拋出小小的問題“詩人為我們描繪的是西湖什么時候的美景?”這不再是單純的讀詩句的意思,需要學生稍微思考一下。既有晴天的波光粼粼,也有雨中的山色空蒙?那么,究竟是晴天的還是雨中的西湖更美呢?有的說晴天的好看,也有的說雨中的好看。我則把學生再次打回文本,從中找到詩人的觀點。很快,學生從“好、亦、奇”找到了答案!作者又是怎樣形容西湖的美呢?這里,我講到西施的小故事,讓學生明白西湖此刻如同美人一般躍然紙上!整節課,沒有利用多媒體的聲光輔助,學生照樣可以感受到詩中的畫面。
跑步
第三天跑步,學生基本上適應運動的強度。隊列的秩序也大有改觀,不過還有幾個老鼠心的娃娃們忘記自己的位置。稍微調整隊列,就開始跑步了!這次,我從路隊的開頭一列一列地領著他們感受跑步的節奏,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盡可能保持勻速前進。路隊里還有幾個上躥下跳的,時不時打亂跑步的節奏!
觀察類作文
下午的習作課上,我們簡單分享自己最近觀察到的事物或場景以后,學生就進入創作階段。靜語時刻,是習作的基本要求。不會寫的字,或者拼音可以先空著,等到寫完可以集中查字典完成。這個措施初顯成效,保證了學生的專注!等到第二節的時候,陸陸續續優秀學生完成了習作,開始低聲讀文章并自主修改。這時候,教室里稍微有些亂,沒有寫完的學生就略微有些緊張了!收好作文以后,我用了將近一個小時時間完成了批改!寫物與寫事有著不同的寫作要求,這也是學生容易忽略了的!結果就出現部分學生的內容,有所偏離!在評改的過程中,我參照評分標準進行評分,努力樹立學生習作的信心!因此,我給與部分學生滿分的評定,讓學生看到習作原來沒有那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