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我對父母總抱著一種女兒就該趁著年輕嫁個有錢人這種想法挺反感的。女兒要嫁個有錢人并非壞事,但是如果兩家人沒法在物質上門當戶對的話,其實她承受的壓力也挺大的。因為日后這個女的到哪一定會跟"嫁了一個有錢的老公"這種標志過一輩子。我記得有個老師說過,"日后你們要找的對象一定要精神上的門當戶對"。現在想來這還不如物質上的門當戶對重要。畢竟"吃人嘴軟,拿人手短"。要嫁一個有錢人可以,把自己變優秀先,物質上至少要跟得上。也就是說你想嫁經濟條件多好的人,你也必須讓自己做到像他那樣,至少八成。不當別人的奴隸,要當生活的主人。打個比方,當你對象月工資為一萬,而你月工資為八千時,你們之間的差距縮小,日后若是吵架,誰有經濟誰就有說話權利這種事就不會發生在你們身上。誰都想過好日子,但不該把這種愿望強加于別人身上。依靠別人給你的你會缺乏安全感,只有自己努力得來的才會覺得踏實。高四的語文老師最后一節課送給全班女生倆個字"獨立",經濟獨立。大學班主任告訴我們,作為一個成年人,經濟條件上要考慮父母。微博上看過一句話,生活本就不易,如果你覺得容易,那一定是有人在你背后默默幫你承受著這一切的不易。
嗯,努力點,讓自己也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