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對京東方的評價有兩面性:
投資回報上,被人詬病,后者的人數要比前者多得多。
行業發展上,被人稱贊,僅只限于了解它的人,少之又少。
液晶行業,京東方入場比較晚,但經過 20 多年發展,打爆一個個對手。公司從破產邊緣發展到液晶面板全領域市占率第一,實屬不易。股價從上市之初到現在一直沒變,20 多年原地踏步走,被人稱為仙股。
京東方自 2001 年上市到現在,融資超過 700 億元,主要來源于資本市場的募資、政府補助和地方政府的扶持,大部分都有國資背景。
京東方的市場發展,濃縮 9 個字就是,高融資,高虧損,高擴張。所以,京東方有著「圈錢王」的名號。
但是,如果回看液晶面板行業的發展史,再對比下互聯網公司初創階段的發展模式,你可能對京東方的發展就沒那么大驚小怪了。
液晶面板競爭史
不同于其它產業,液晶面板從一開始發展,就是一個跨國性協作行業。但能玩液晶面板的國家一只手就能數過來:美國,日本,韓國,中國。
面板行業的發展史本身就很有趣:核心技術發源于美國,商業應用實踐在日本,規?;a在韓國。
通俗來說,就是:美國發明了液晶技術,想應用到電視,因為技術不成熟,太燒錢玩不去了。后面,日本接手,把它成功應用到計算器等小電子產品上,把液晶技術給玩活了。但后來者韓國采取進取性投資戰略,把日本給干下去了。
美國從 1950 年代后期就開始研究液晶技術,并且有著宏大目標:將期應用電視領域,而新技術在達到可應用之前需要漫長的改過程。美國的企業一心盯著遠大的目標,最后還是沒克服技術難題,財力不支,不得不半途而廢。
后面,日本接手購買了美國的相關技術,嘗試將該技術應用到邊緣的產品領域,典型的成功產品就是計算器。憑借的新技術的不斷應用和迭代,終于把液晶技術改進堅持到了大規模應用的臨界點。期間,也是花費巨大的人力和財力,中途險些放棄。到 90 年代中期,日本廠商幾乎完全壟斷了液晶顯示行業。
1980 年代初期,韓國才開始進入液晶顯示行業。正是韓國激進的投資戰略,改變了市場的游戲規則。韓國在財務緊張情況下,數次在液晶市場衰退周期,舉全國之力,進行反周期投資,擴張產能,升級產線。忍受多年虧損,堅持不懈,硬是把日本從世界第一的位置上擠了下來。而在此之前,韓企也是用樣的策略進入半導體存儲器領域,將日本從世界第一寶座拉下來。
更戲劇的是,幾十年后,韓國碰到更激進的后來者:京東方。估計也只有在中國,有財力支撐,能夠這樣的玩得起。
追溯全球 TFT-LCD 工業發展歷史,能幫助理解行業的發展演進策略和教訓。把京東方和中國的面板行業發展置于這種背景下,就能明白京東方的發展策略了。
堅持創新驅動
“企業從來不會依靠現有產品復蘇,如果它們能夠走出衰退,一定是騎在新產品的背上。”——戈登摩爾
相比日企韓企,京東方液晶面板技術起步晚。但在技術創新的路上,一直在追趕競爭對手,不管有錢沒錢,都保證資金投入。因為資金大量投入,京東方中間連續5年虧損。
京東方內部的理念就是,堅持創新驅動。董事長王東升在「2017-2018經濟年會」上說,「如果沒有創新就沒有現在的京東方,創新是我們活下來的法寶,也是唯一路徑?!?。他們的理念與行動也是一致的。
在技術創新的追求,京東方與英特爾有著相似的地方,感受下京東方近些年世代線升級速度:
2005 年 9 月,北京 5 代線量產;
2009 年 10月,成都 4.5 代線量產;
2010 年 10月,合肥 6 代線量產;
2011 年 8 月,鄂爾多斯 8.5 代線量產;
2011 年 9 月,北京 8.5 代線量產;
2014 年 2 月,合肥 8.5 代線量產;
2015 年 4 月,重慶 8.5 代線量產;
2017 年 5 月,福州 8.5 代線量產;
2017 年 12 月,合肥 10.5 代線量產(全球最高世代線)
在半導體芯片領域內,英特爾一直是家激進的企業,不斷地追求技術創新。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了摩爾定律:
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 18-24 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為了恪守摩爾定律,英特爾每年投入數億到數十億美元用于創新性研發,提高主頻,提高性能,改善量產工藝等。
長期虧損并不新鮮
虧損發展在互聯網行業再常見不過了。在美國上市的公司,IPO的時候財務都是虧損狀態。
最典型的例子:亞馬遜 1997 年上市,在后面 21 年里,大部分時間都是不盈利的,但是市值上漲了 400 多倍。在互聯網公司里,也算是一朵奇葩。
亞馬遜開創了多年虧損發展先河。而現在,我們已經以為常了。
像美團外賣,滴滴,摩拜,在初期發展階段,不停地融資燒錢。給用戶發放巨額補貼,吸引他們使用自家的產品,通過爭奪用戶方式來搶占市場。
盡管前期有人質疑這種運營方式的有效性,在可預期的幾年里,企業肯定是無法盈利的,投資者還是爭先恐后地投資相關企業。
而現在不過是換了實體行業,同是科技公司,市場選擇偏見,京東方的估值一直徘徊不動。
不得讓人感慨,換了一個行業,大家都認知差異竟然如此之大。棋子都擺在明盤上了,有人不知道該怎么走。
日企已經掉隊了,韓企至少領先中國 5-8 年。再給京東方 10 年時間,它會把三星從寶座上拉下來,成為未來的王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