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老師第47講 [高空 ]? 尋找一生成功的因子
本講要點:
1. 建立夢想及一生的目標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平衡,一個是長期。
2.哈佛大學幸福公開課: 幸福與成功是兩回事。成功不一定幸福,但幸福一定是成功的。
3.建立過程性的目標: 成長性的目標,人際關系的目標,以及對社會貢獻的目標,在三個領域進行持續不斷的努力創造,就會得到財富、名望等結果。
4.中國的哲學:? 內圣外王。
5.如何三圈交集,找到成功的因子? 1.找到自己快樂的事情,2.找到自己的優勢? 3.并且能對他人、社會有意義,能滿足他人及社會的需求。
附錄原文:
最近這幾講我們都在講關于人生高空的話題。
在上一講中,我們為大家講述了:我們需要建立長期的目標,每天專注地活在目標里。
當然,一開始大家可能暫時找不到自己的長期目標,所以我們建議至少你要去梳理出自己的短期目標,以一年為準比較好。
葉老師教會大家用夢想版九宮格去建立一個平衡的人生。
所以平衡和長期是我們人生的關鍵詞。
那今天這一講我們繼續來分享:什么樣的目標才是平衡的,才是長期對自己、對人類有價值的,而且還會讓你感到更幸福的呢?
葉老師說他很受益于一個課程:哈佛大學的幸福公開課。
我們今天來分享:應該建立什么樣的人生目標?
這門課已經給出了很清晰的答案。
哈佛大學認為:幸福和成功是兩回事!
成功不一定幸福,但幸福一定是成功的。
哈佛大學認為:我們不應該去建立財富、名望等目標,它認為這些都是結果;我們更應該去建立“過程性”的目標,通過“過程性”的目標,我們在對它進行持續的努力之后,我們必然會得到結果性的目標。
哈佛大學提出:核心目標是我們要建立成長性的目標、人際關系的目標以及對社會的貢獻。
如果大家能夠堅持在這三個領域進行投入,那你就一定會擁有財富和名望。
我們需要不斷地成長,讓自己更有優勢;
我們對身邊的人好,身邊的人就是我們的人際關系;
然后擴大到對社會,也就是對陌生人,有貢獻有價值。
卡耐基也說:一個人的成功,15%靠能力,85%靠人際關系。
更大的人際關系就是對陌生人、對社會的貢獻。
本質上,卡耐基說的和哈佛大學提出的是一個概念。
中國很多哲學思想也談到這個話題。
哲學是什么?哲學就是對人生系統的反思。
中國的哲學談到“內圣外王”。
這四個字的意思是:對內,要成為圣人;對外,要成為王者。
所談的也就是大學之道: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那如何才能夠成長呢?
我們之前有詳細地講過:需要刻意地、重復地練習。
如果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一件事,我們就更能持續,更能快速成長。
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在于把重要的事做到極致。
如果你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你就能重復,不斷地磨練自己,然后在這方面形成自己的優勢與能力,最后再把這份能力用去服務到其他人。
就連時間管理的鼻祖德魯克講企業存在的目的時都講過:企業存在的目的是創造客戶需求,企業的存在,就是要對這個社會有貢獻。
同理,一個人活著,他就必須要對社會有貢獻。
接著我們來看看哈佛大學的這個邏輯:
我們把它們用3個圈來表示。
第一,我們要做快樂的事情,因為快樂才能持續,欲望不能讓我們成功,快樂能讓我們更持續,能讓我們不斷成長;
第二,快樂到最后會幫助我們建立起自己的優勢;
第三,有優勢不是為了自己,我們更重要的使命是去滿足別人需要,做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意義的存在;
以上三點就是我們成功的因子:快樂、優勢、有意義。
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是這三個方面的交集的話,那恭喜你,你的生命已經跨上一輛高速列車。
如果到這里大家還是不太清晰自己應該如何做的話:
現在請拿出一張白紙;
寫下能使你快樂的事;
然后再寫下你的優勢;
最后再寫下你認為對別人有意義的,你可以做到的事。
畫出三個圓圈,分別標上:快樂、優勢、有意義。
然后看看位于它們交際部分的那件事(也就是同時擁有快樂、優勢、有意義這三點的事情)是什么?
葉老師在5年前讀到哈佛大學的幸福公開課后,立馬就做了這個練習,然后他發現:自己的三圈交集就是“效能”。
葉老師很喜歡研究效能,他認為自己在效能方面也有優勢,同時他認為提高別人的效能很有意義。
葉老師很幸運地找到了自己的三圈交際,當然有很多朋友可能暫時找不到,那怎么辦呢?
那就持續地尋找,直到找到他!
列下自己快樂的事,列下自己的優勢,列下意義,多列一些,然后看看有沒有正處在交際部分的事。
這個練習就交給大家,祝愿大家能夠早日找到自己的成功因子。
備注:
今天先開始尋找三圈交集——自己快樂的事,自己的優勢,以及有意義的事。
自己快樂的事情就是進行閱讀、聽廣播,這兩件是我記事以來一直在堅持做的事情。
我從小就愛看書,那時候書籍不多,能有書看很奢侈了。最早的閱讀應該起源連環畫,再后來能借到的任何書我都會看。在初中,在高中,在大學,都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工作之后也有大量的借書、買書。
聽廣播我是從五六歲開始,一直沒有間斷,從最初的中央臺的小喇叭、星星火炬,到后來的長篇連播、各種新聞,經濟、外語(VOA,BBC)等等。
聽廣播,不會占用人的更多的精力,邊走邊聽,邊做事情邊聽,都行。而且接受的信息多,也會讓你有更多思考的機會,所以說,一直在堅持收聽。后來 ,下載了喜馬拉雅聽書,能更為便捷的收聽,并且可以選出自己感興趣的節目。
這兩件事情,我一直在做。以后也會堅持。
我的優勢是專注、行動。而且我現在也愿意分享,與更多人同行。以生命影響生命,我認同,并且愿意去踐行。
我的閱讀怎樣分享?一是寫作,二是通過聲音傳播。
第二條我更想試一下,我是具備廣播人的一些潛質,自己的聲音條件不錯,普通話也可以,而且也愿意去分享一些自己讀過的書,或者是一些感悟。
有意義的事情是去分享,以生命影響生命,讓更多的人閱讀,收益。
以前也有過把自己讀的書籍和學生分享,其中有一些學生,受我的影響,去讀了我推薦的書,并且對此感興趣,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
現在第一個是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繼續分享,在現實的強關系中分享給學生; 另一個就是通過喜馬拉雅聽書,注冊主播讓自己的聲音和閱讀去影響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