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永澄老師更新了《永澄:如何從0開始搭建一個自我管理小系統?》,講了如何搭建自我管理系統,整篇文章非常高能,讀了三遍才看了個大概。
為什么要用系統來做自我管理,因為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自己構建系統,是
把自己對意見事情的理解系統化
,從根本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體系,看清事物的本質,有助于找到臨界知識。
這么說可能還沒有一個理性認識,別著急,我會在文章的第二部分試著構建一個公眾號文章寫作的小系統,按照這個系統,公眾號日更不是問題。
接著說構建系統,那么怎么能夠搭建自己的管理系統呢?這里面有一個應用非常廣泛、非常重要的模型----PORT模型。這個PORT模型是管理者經常應用的一種模型,如果你想培養自己的管理思維的話,這個模型決不能不懂。
PORT模型:
P:Purpose,目的
O:gOal,目標
R:Result,結果
T:Task,任務
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一下:
1.目的。
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先問自己,我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有了目標,似乎一切都有了具體的方向,一切行為都要朝向并圍繞那個方向前行。本質上,管理者的核心思維是:把一切資源都投向到和價值有關的方向來,通過不斷把事情做成來實現價值提升的目的。
2.目標。
有人可能會問,目的和目標有什么區別?目的是戰略的,目標是戰術的。
目的是你的意圖;目標是對意圖過程以及整個意圖的具體描述。
還不懂?比如是你餓了,想吃飯。目標是為了飽。
目標是:整體:吃一碗飯。也可以吃一碗餃子,也可以吃一碗面條。
過程:拿筷子,去桌子邊,盛飯,吃飽。
目標是什么?就是眼睛里可以看到的標準。關于目標有幾個常見的要求:
1)目標不在舒適區里,沒有壓力的目標沒有實施的意義;
2)目標要和目的相關;
3)目標可以細分為范圍、質量、進度、成本四項。
估計看到這又看不懂了,反正我是沒看懂,你也別百度了,我已經百度完了,給你說說范圍、質量、進度、成本這四個詞是啥意思。
范圍、質量、進度、成本被稱為項目管理四要素。“多、快、好、省”這四個字肯定聽說過吧,“多”指工作范圍大,“快”指進度快、“好”指質量高,“省”指成本低。
這4者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提高一個指標的同時會降低另一個指標,所以實際上這種理想的情況很難達到。
舉個例子:
裝修,假定原計劃需要兩個月完成,但由于現在租的房不租了,必須1個半月內完工。因此,“進度”的要素發生了變化,為了縮短工期可能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呢?
措施一:原來廚房是自己做框架,買貼塑門面,現改為買整體廚房;顯然代價是成本提高了。
措施二:原來墻面要刷4遍立邦漆,這非常耗費時間,現在刷2遍就算了;但代價是質量降低了。
措施三:先不鋪木地板,燈具以后再安裝;注意,這時您已經改變工作范圍了。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在項目中很難保證每個目標同時達到最佳。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只能均衡多種因素做出取舍,使最終的方案對項目的目標的影響最小。
明白了,我們繼續說PORT模型。
3.結果。做事情要有結果的,以結果為導向,讓目標達成有了方向。
4.任務。任務是用來取得成果的,而不是隨便拿來就做的!把所有精力都關注在任務上,是典型的執行者特征,而管理者,最后才考慮任務是什么。
那么如何利用PORT模型訓練管理者思維?
任何一個事情拿到手之后,就問自己四個問題,然后一定把答案寫下來:
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還有么?
做這件事的目標是什么?還有么?
做這件事要取得什么成果?還有么?
為了獲得這些成果,要做哪些任務?還有么?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怎么構建自己的知識系統。永澄老師給出的系統構建結構是:價值是什么?----你用什么流程去支持價值的取得?----每個業務流程都需要什么工具和規則來支撐。就讓我們用PORT模型試著建立公眾號文章寫作系統。
那么寫微信公眾號文章目的是什么,還有么?
1.逼自己學習,希望有一天成長為大神,還有么?
2.能夠表達觀點,宣傳自己,成長為簽約作者,還能滿足虛榮心,還有么?
3.日更的需要。沒有了。
做這件事的目標是什么,還有么?
1.厘清更多的概念,還有么?
2.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完成一篇質量中等偏上的文字寫作,沒有了。
做這件事應該達到什么結果,還有么?
寫出一篇能夠有多人打賞的文章。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應該做些什么任務,還有么?
在準備階段:增加輸入,多閱讀,更新認知,積累概念和例子等素材,還有么?
在寫作階段:先明確文章定位是指導應用文,還是更新理念文----按照相應問題的組織架構文章----填充積累的概念和例子以及自己的思考,還有么?
在寫完階段:校隊排版,發布,沒有了。
通過PORT模型的梳理,我們找到了系統的目的,業務流程、工具體系和規則。
目的:是想通過寫作幫助厘清概念,增加積累,加快自己的成長速度,同時滿足自己日更的需要,宣傳自己。
業務流程:積累素材----定位文章用途----文章組織架構----填充素材----校對排版
每個業務流程的工具和規則:工具就用電腦,紙和筆就可以了。
積累素材。規則:每兩周最少精讀一本書,逐章撰寫讀書筆記,積累概念和案例。每天精讀易仁永澄、吳伯凡、李笑來的專欄文章,歸納概念,積累案例。
定位文章定位。規則:確定認知更新類或指導實踐類。
文章組織架構。
規則:
指導實踐類架構:
這個事為什么重要,做完有什么好處?
這個事怎么做?
這個事在做的過程中會遇到什么問題或者難點?
認知更新類架構:
我要說的是什么概念?
這個概念為什么重要?
這個概念普遍被如何誤解?
這個概念實際上是怎么回事兒?
正解這個概念有什么意義?
如何正確使用這個概念?
這個概念與什么其他重要的概念有重要的聯系?
填充素材。規則:按照需要填充積累的概念、思考和案例就可以了。
校對排版。規則:改正錯別字。重點部分加黑標記。對長段文字部分進行編輯。加入說明圖片和美化圖片。
這樣一個公眾號文章寫作協同就建立起來了。也不知道你看懂沒有。由于系統構建我也是剛學習,肯定有很多不完善,不正確的地方,歡迎您批評指正,并指點我進行完善。之后,我會繼續更新自己的構建的系統。歡迎您與我一起學習,一起探討。
Ps:文章關于PORT模型部分,來自永澄老師,如果你對構建系統感興趣,請看2月12日永澄老師的日更。《永澄:如何從0開始搭建一個自我管理小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