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歐陽修寫作的秘訣是什么?
歐陽修說:“無他術,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稍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見之”。
這段回答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沒有什么特別的辦法,就是多讀書多寫而已,世人的弊病在于寫得少、讀得少,偶爾寫上一篇兩篇,就求能夠成名成家,這是不現實的,文章的缺點其實不用別人指出,只要讀得多了,自然就能發現不足。
寫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樣曠世名句的大文豪歐陽修的寫作秘訣盡然是多讀多寫,可謂是大道至簡。
那么這么簡單的道理,為什么很多人就是做不到呢?
《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這本書出給了答案,并且給出了具體的操作手法,這是一本能將道理轉化為實踐的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人斯蒂芬?蓋斯,相比起其他作者閃亮的履歷和耀眼的成就,蓋斯極為普通,他并沒有什么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甚至在自序中,他說自己是個天生的懶蟲。
但也正是他和你我一樣,只是一個沒有耀眼履歷的普通人,所以他的思想和方法才更具有代表性和操作性。
斯蒂芬?蓋斯認為21天是無法養成習慣的,培養習慣時,動力的作用遠遠沒有我們想的那么強大,甚至很多時候都是失效的。
要想能夠像歐陽修那樣做到多讀多寫,最有效的策略就是——每天只做一點點。
每天只做一點點,也就是書中所推崇的微習慣,斯蒂芬?蓋斯正是靠著微習慣練出了腹肌、博客獲得了無數擁躉,最終出了書。
一、什么是微習慣?
斯蒂芬?蓋斯在書中是這么定義微習慣的。
如果想培養一個新習慣,微習慣基本就是它經過大幅度縮減的版本——把“每天做100個俯臥撐縮減為每天1個,把每天要讀50頁書縮減為5頁,把每天要寫2000字縮減為50字”。
微習慣的本質是強迫自己每天做微不足道的積極行為,從而達到多讀多寫的目的;實現重點在于“微”——不貪多求全,每天只做一點點。
為什么每天只做一點點呢?為什么不是直接就每天讀50頁書,寫2000個字呢?
先來看看習慣在大腦中的樣子。
大腦的“溝通渠道”是由無數的神經通路構成的,這些神經通路就是習慣在身體里的樣子。
一般說來,它是這么工作的,一旦某個習慣指定的神經通路被一個想法或外部信號刺激,大腦中就會有一個電荷延著整條通路放電,然后機體就會有一股想進行這項習慣(行為)的強烈欲望。
例如每天醒來后要馬上洗澡,那就會有一個神經通路和這個行為關聯,一醒來,這個“洗澡神經元”就會放電,然后機體就會像“僵尸”去洗澡,整個過程不需要思考和動力。
所以如果你想要建立并強化特定的神經通路(也就是習慣),機體就要做到不斷的重復。
每天只做一點點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斷的重復,如果目標設置過大,就很難堅持下去。
例如每天要做100個俯臥撐,這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開始幾天可能靠意志力或動力能夠堅持下來,但是,時間一長或是身體不適,就很容易中斷。
但是如果把100個俯臥撐縮減為1個,那么這樣堅持下來就容易多了,這幾乎是一個健康人都能做到的事情,這樣神經網絡就建立起來了,也就是習慣養成了。
二、習慣養成需要多久
現在關于習慣形成所需要的時間,被引用多最多的是2009年發表于《歐洲社會心理學雜志》上的一遍論文,該論文認為。
一個新的習慣養成總共需要12周,平均是66天。
現在各種21天養成一個習慣的培訓班滿天飛,其實21天是很難養成一個習慣的。
建立習慣就好像騎自行車:爬坡、到頂、下坡。剛開始,必須要用雙腿最大的力量蹬自行車,之后會慢慢變得輕松,但是務必堅持蹬到山頂,否則就會退會原地,之前的所有努力將付諸東流。
例如在俯臥撐例子中,需要堅持做1個俯臥撐66天,屬于爬坡階段,這個過程最辛苦,如果是100個的話,很難說有多少人會堅持下來,67天以后就是不斷的強化神經通路的過程,就是登頂階段,只要一段時間的強化,習慣已經養成,就是下坡階段,這個時候做一個俯臥撐已經不需要堅持了,因為它已經像吃飯睡覺一樣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三、微習慣養成的策略
1,選擇合適的微習慣和計劃。
最好能夠按照目前的需求列出需要的改變的積極行為,然后再刪除一些不必要的或是近期不太需要的行為,最后最好只剩下3個。
這是因為超過3個微習慣,就會變成了一項大工程,違背了微習慣的原則。
在這三個微習慣的基礎上不斷的進行優化,例如微習慣的執行數量,執行頻率(每天還是每周),執行效果。
2,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對每個微習慣進行刨根問底,采用5W的方法追溯每個微習慣的核心本質。
例如我每天寫作,為什么?
因為我熱愛寫作,為什么?
因為我喜歡表達想法,我能夠通過寫作建立起與人的聯系并幫助他們,并且享受這個過程,為什么這一點很重要?
因為這些事讓我有活力,也很幸福,為什么?
因為寫作是生活中我認為有價值并極為重要的事。
3,明確習慣依據,將其納入日程。
習慣一旦確立,就應該將其納入到具體中生活中。
常見的方式有兩種,時間方式和行為方式。
通過時間方式,例如可以是每天或是周一、周三、周五下午六點進行寫作,通過時間方式更適合于從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而對于日程比較靈活的人來說,行為方式比較好,例如每天吃完放后進行寫作,每天醒來做俯臥撐。
對于使用時間方式還是行為方式,兩者并沒有優劣區別,這主要取決于各自的生活。
4,建立回報機制,以獎勵提升成就感
當微習慣進行到某一階段或是超額完成的時候,就適當的給予回報,例如堅持了一個月的寫作,就給自己買一只心儀的剛筆,這樣能夠不斷的刺激大腦產生內啡肽,從而不斷激勵完成任務。
5,記錄與追蹤完成情況
雖然是每天做一點點,但是在整個執行過程中,并不一定都是一帆風順的,這就要求我們記錄執行情況,并定期總結,對于完成得好的,適當給以獎勵,不能完成的,及時調整策略。
6,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微量的目的是為了每天能夠堅持下去,最終形成習慣,從而達到最終目的。
每天做一個俯臥撐并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健康長壽,所以具體的操作策略上,我們設置每天最少一個,但是盡可能的多做。
7,服從計劃安排
計劃一旦開始,就要堅決執行,不要受到外界的影響和干擾,除非在定期總結的時候發現問題不斷優化計劃之外,計劃不要輕易更改。
8,留意習慣養成的標志
如果出現下列幾種情況,那么恭喜你,你的計劃已經養成了。
第一,沒有抵觸情緒。
第二,認同你現在的行為。
第三,行動時無需考慮。
第四,常態化。
第五,做這件事很無聊。
通過以上八個步驟,每個人都能建立起良好的行為習慣。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任何偉大成就和彪炳春秋的大業背后,都是由無數的細節構成的。
微習慣就是這樣,每天只需要做看似微不足道的一點點,但是長年累月之下,萬丈高樓已是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