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有一位姓張的老漢,行善積德,樂善好施,可就是膝下無兒女。
當老漢五十歲那年,老婆生下一子,喜得老倆口合不攏嘴,簡直是抱著長大的。就是能走路時,不是爹背背,就是娘抱抱,不論老倆口趕集、走親訪友,這個小子總要走一步跟一步。
孩子十二歲那年,老漢表弟的二兒子娶媳婦,來請老漢全家去吃喜酒。這可把孩子樂壞了,逢人就說:“我要去看新娘子了!”孩子喜壞了,可老漢愁死了,表弟離他家一百六十多里,這孩子怎么帶去呢?老倆口思來慮去,這次只有下狠心了,把孩子丟在家中。
臨走那天,老漢告訴孩子:“今天我給你買件新褂子,回來帶你去看新娘子,今天不準跟著我,若要跟著我,明天就不帶你去看新娘子了。”孩子當時就答應了。
可是老漢一去不回,孩子急死了。不吃不睡非要去找爹不可,老娘左哄右哄,才熬到第二天。說來也怪,這孩子既不哭也不鬧了,自己找把切菜刀磨了起來。
老漢一去整整六天才回來,晚上睡倒覺,這小子提著菜刀竄到房中,摸到老頭的枕頭,“咔嚓”一刀砍下去,掉頭就跑了。
老頭起床后沒看見兒子,怎么找也找不著。回房只見床頭枕頭邊,插著一把明晃晃的菜刀,把席子和鋪床的秫秸都砍斷了。
老漢怎么又活的哩?這里面有個原因。原來張老漢頭直上墻笆上裝菜種的圓葫蘆掉了下來,正好掉在老漢的枕頭上,孩子下刀時,由于天黑摸到葫蘆認為是老漢才剃過的光頭,就下了刀。老倆口一看這個樣,一切全明白了。但孩子既然跑了,也就不提這事了。
老漢七十二歲那年,家鄉遇上大水災,房屋全部倒塌,只好和大家一起討飯度命。有一天來到河南一家百貨店前歇腳。這家百貨店是這里方圓幾十里中的有名大店,生意興隆。老板一眼望見店前石階上坐著兩位討飯老人,細看一會,便叫伙計把老人帶到后店,問明家鄉住處,尊姓大名,便留老倆口住下來替他家管理后院中的幾十棵桑樹,吃穿住一切聽便。
老倆口聽了喜不自勝,便隨店主來到后院議起管桑之事。后院有幾十棵桑樹,除七八棵已成材之外,余下四十多棵是才栽不到二年的新桑,按老板的要求,有的要育成拐杖,有的要育成犁把,有的要育得筆直,三年后驗收。老漢一一都答應了。
自從老漢住下,老板便派來了兩個使女,專門來侍候老夫妻倆,就這樣過了三年。等到老板驗桑的日子,其他桑樹都按照老板的要求育好了,只是幾棵老桑還和原來一模一樣。
于是老板問了:“這兩棵桑樹怎么沒有育直?”老漢說:“別的桑很小,想育什么樣能育什么樣,這幾棵大桑已經定型了,實在沒辦法育。”老板說:“這叫從小好育,長大難啊。”
老板說著說著撲通下跪,連喊“爹媽”。接著便把自己逃離家后,來到這里,這家店主收養了他,供他讀書上學。去年二老先后去世,留下這產業的前后情況都說了一遍,并說:“爹媽,人也要從小育啊!”老夫妻聽了連連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