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王朝的悲劇 ——<<萬歷十五年>>書評

? ? ?《萬歷十五年》是黃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大歷史觀”分析明代社會之癥結,觀察現代中國之來路,引人深思。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國多所大學采用為教科書,并兩次獲得美國書卷獎歷史類好書的提名。

  曾幾何時,以德治國是一個很恢宏的口號。中國二千年來,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極。結果如何呢?“書中所敘,不妨稱為一個大失敗的總記錄”。萬歷皇帝朱翊鈞成為堯舜之君的夢想破滅,生前無權立儲而與臣下冷戰三十多年,死后無法實現與所愛的鄭妃同穴的渴望;首輔張居正銳意改革,雷厲風行,果敢睿智,然而死后所做全被推翻,所提拔人物全被打倒,幾度被抄家,幾欲被鞭尸;而深諳中庸之道四處和稀泥,以關系來搞平衡,力圖曲線治國的繼任首輔申時行也難逃被罷黜的下場;御史海瑞,兩袖清風,崇尚古樸,挺身而為民請命,以古稀之年改革土地之流弊,卻猶如唐吉訶德跟大風車決斗,被抨擊,被迫退休,在荒涼瘴癘鄉村,孤苦至死;抗倭名帥戚繼光,育良將,創陣法,威震四海,卻須仰仗譚綸、張居正這樣的靠山方能成功。張居正一倒,戚繼光馬上下臺,遭妻棄,忍貧病,抱恨而終;哲學家李贄,以知府身分掛冠,只欲探究人性,削發為僧,著書立說,卻受牢獄之災,自殺于獄中。即便書中所記配角,也統統沒有好結果。黃仁宇認為,“這種情況,斷非個人的原因所得以解釋,而是當日的制度已至山窮水盡,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無不成為犧牲品而遭殃受禍。”為什么會這樣呢?作者認為,道德代替法制是這一切問題的癥結所在。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采取嚴格的中央集權,施政方針是保護落后的農村經濟,以均衡維持王朝的安全,這一舉措使民窮,使國弱。在精神上,以道德力量作為施政的根本,把儒家思想程朱理學奉為圭臬,大搞愚民政策。官員們明為陽,暗為陰,明清廉,暗貪贓,腐敗成風。而文官集團操縱實權,滿嘴仁義道德,滿肚子私心。人人整人,人人被整。經濟、軍事、政治……整個社會意識形態被神圣的仁愛籠罩,而里面烏七八糟。官員們行事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可資遵循,只能用道德習慣和人事的手腕來應付一切,關系大于一切,為了安全,關系網密結?!暗米锪艘粋€人,就得罪了一批人;得罪了一批人,也就得罪了全國。”焉能不滋生腐敗?!

? ? ?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美國心理學家普尼克曾指出:“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有關中國人過去和現在的許多問題,你都可以從中找到答案?!蓖跣〔ㄔu此書,稱其“是一面鏡子,照見了我們的前輩是怎樣作人做事的?!鍖W的罐子里長不出現代國家來”。即便現在,人人皆知須“以法治國”的今天,我們國人也常用道德來衡量人和事。遇到什么事情,往往不是從法律的角度運用理性來思考,而是先從道德上去評判。要命的是,人人爭而表態,似乎不對其口誅筆伐,則自己必有沆韰一氣之嫌。我們這個民族,重感性,重關系,輕理性,輕規則。跟大流,不思考者太多。所以,<<萬歷十五年>>這本書,不僅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意義重大,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成長也是極有借鑒作用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