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y長諳
1.
之前在一篇專欄文章里說過我老婆表哥小明的故事,他2001年從北京一所211學校畢業,當過小學老師,做過記者、編輯,白手起家,在北京和妻子一路打拼出五套房子,并在去年舉家移民加拿大。
可能看過我那篇文章的讀者多多少少會有一些誤解,認為小明的成功只靠運氣,因為他每次出手買房都踩準了房價暴漲的步調,而且那套拆遷房給他帶來了非常可觀的資產收益。
但成功的偶然里也充滿著必然,小明身上有很多常人難及的優點:對社會、人情、體制的深刻洞察;待人接物充滿熱情和誠懇;靈活的思維方式;強大的膽商;還有他千萬身家背后極盡簡樸的生活方式。
今天晚上,小明在朋友圈里對這一年移民生活作了一個小小的綰結:
“倆娃在加拿大8個多月了。
姐姐從一個一上體育課就渾身頭疼的宅女變成了來自中國的運動健將。在剛結束的滑鐵盧市級運動會上,這妞兒在12人參加的跳遠比賽中拿了第6名。媽媽說這是一個中國體渣的海外逆襲。
弟弟則從一個未接受過學校教育的頑童成長為一個有擔當的小男子漢。聽說他剛剛做了父親節禮物等我回去打開,上面寫滿了他掌握的有限幾個單詞。對于這小子面臨的語言困境我這個俄語生有切膚之痛。
最近我回北京開玩笑說帶上他倆,沒有一個愿意。無法用一兩句話比較兩種教育的優劣,只知道倆娃的飯包比書包重,運動比上課多。
國外的生活也很難用好與壞做簡單的切割,推倒重來考驗著一個家庭的核心競爭力。我們正在路上!”
這段文字如此尋常質樸,但足以讓我淚流滿面。
沒人知道他們移民背后的艱辛與付出。
在決定移民的時候,小明和妻子在北京的事業蒸蒸日上,一人幾十萬的年薪和五套房子足夠讓他們和孩子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
而移民的代價顯然是巨大的:小明和妻子放棄了北京的工作,家庭收入瞬間歸零。盡管他們選擇了花錢較少的商業移民,但在加拿大注冊公司、買房、來回打點依然花費了近400萬。小明的妻子打理公司、照看兩個孩子,而小明一面要去商學院讀碩士,重攻語言關,一面要時不時飛回北京接活兒賺錢,貼補家用。更為熬人的是,全家從定居到最終拿到綠卡,可能要6、7年之久。
一切推倒重來,一切歸零!這一年,他38歲!
這一切,只為孩子。
換做是你,你有這樣的勇氣嗎?
2.
我女兒兜兜現在18個月,看著咿咿呀呀的她,有時會感慨,這或許是她真正意義上最自由、最開心的時光。從她上親子班、幼兒園開始,她便會沒有選擇地踏上一條艱苦卓絕的競爭之路。
這條路大多數人都不陌生,我們不就是這么過來的嗎?從小被“頭懸梁、錐刺股”這類滅絕人性的勸學口號變態激勵著;每時每刻被偷窺欲爆棚的班主任從窗戶里監視著。我們的青春在書山題海的狂轟濫炸里揮發出一股霉爛的氣味;我們的情懷在三點一線的循環播放中消磨得只剩功利的考量。
這條路太過悲壯和慘烈,但我們不得不走這條路,因為過剩的人口,極少的資源,巨大的階層分野……如果不用今天的克制去換取明天的尊嚴,那后天就可能是萬劫不復。
追隨著這條路,我的視線像一條峽谷。但畢竟有些人目光更遠,譬如小明,他比我崇高,也比我更有犧牲精神——他舍得花那么大的代價,甚至舍得燃盡自己的人生,只為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加自由和寬廣的天地。
照片上,小明的兩個孩子在陽光明媚的體育場上開心地笑著,這發自內心的笑容,是他們父母在中年時做出的一個偉大抉擇,以及為了這個抉擇而付出的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努力換來的。
“哪里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3.
《Sacrifice》
這是中學時最愛聽的一首鋼琴曲,一直不理解,“犧牲”這樣沉重的主題為何能有如此明快輕靈的旋律。
后來我隱約明白了,因為犧牲,本是生命的一部分,它是向著自由而去的。
也許不同時代,“自由”的含義也千差萬別。在王小波的知青歲月,“黃金時代”,自由意味著能暫時停下揮汗如雨的體力勞動,吃飽飯,享受純粹的性愛。這樣簡陋的“自由”,在那個時代枷鎖般沉重的不自由中,顯得格外生動飽滿。
而直到今天,我們有能力吃飽穿暖,有能力擺脫繁重的體力勞動,留在大城市享受相對豐富的精神生活,但我們仍在追求自由和寬廣,前提是有人一直在為我們默默付出。
我的奶奶是一位農村婦女,沒有文化,卻養育了5個子女。她日復一日的默默操持,隱忍而含蓄地支撐起一個家族幾代人的春秋和安樂。她對事情沒有太多清晰的想法,甚至沒有太多發言的權利,然而她有自己的信仰和堅忍。她對于生活、往事質樸而雜亂的敘述,連同有時強忍不住的眼淚和嘆惜,最真實地刻下了歲月的流變。更多的時候,她是沉默的,但是默默無聲的人,未必沒有故事。
我的父母是村娃進城的拼一代,他們在錄取率最低的78、79屆高考中考上本科,改寫了自己的命運,也徹底改變了我的命運。如果沒有他們那個時候的堅持和努力,我應該還在村子里種地放羊,最好的前景是承包山后的果園,或是進城打工。
感謝你們的隱忍和努力!感謝你們的“犧牲”!你們所做的一切,讓我能在人生的第一步,就踩在你們的肩膀上;讓我有機會親自書寫不一樣的人生圖景,去追尋屬于自己的自由寬廣。
4.
有點苦行僧式的悲情味道,不是嗎?但生命就是這么奇怪,讓你最念念不忘的,一定不是縱情享樂,而是曾經艱辛打拼的時光。
今年四月,如果是以往的學校時光,該是對著一株清麗的梧桐追今撫昔,寄托情種了。而清晨,剛給睡醒的兜兜穿好衣服,胡亂洗漱一把,惦記著有四篇稿子要校對,行里有一堆表要交,還有晚上的一個大會和明天的一個比賽。心中有無數草泥馬奔騰而過。
老婆6點半就走了,吻了吻熟睡的寶寶,留下一個像往常一樣甜美的笑容。從晚上下班到第二天早晨,跟老婆的交流也不過幾句話,各自做著單位的事,還要輪流給寶寶講故事、唱兒歌。真正有閑時,嗓子冒煙,相顧無言,倒頭就睡。
一周后,老婆和我都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病倒了,我感冒上火鼻血不止,老婆連著三天發燒到39度多。晚上下班回來,我開車帶著老婆去打點滴,為省15塊錢的停車費,把車停在500米開外的社區,然后并肩走過開滿丁香花的一塵不染的步行街。老婆把頭靠在我的肩膀,身體虛弱,卻也不妨礙插科打諢,嬉笑連連。
最是一年春好處,可這一年的春天,卻是如此寒徹入骨。
但這也是我們一家三口人經歷的最好的時光。
也許我窮極一生也不能像小明一樣移民,但我愿盡最大的努力,讓你的生命綻放得更自由!
長諳原創文字,你的喜歡是對我最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