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課開始學習關于所有制的比較。人類曾經嘗試過多種所有制,有“集體所有制”、“私有制”、“全員所有制”,還有“政府所有制”,它們之間的有什么不同呢?
1.所有制概念淵源:《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與交易和生產
所有制內容的來源有兩個,其中一個是阿爾欽在《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里寫的“產權”的內容。
“產權是由社會認可和執行的,人們對經濟資源的使用方法進行選擇的權利”。
我們講權利不是天賦的,而是人賦的,正是來源于此。
所有制概念淵源之二:交易和生產,阿爾欽還有另外一部書,是他和經濟學家威廉.艾倫合寫的教科書《交易和生產---競爭、協調與控制》,里面關于“漁村故事”的章節。
2.邊際收益遞減定律是假定,也是基本事實
關于集體所有制、私有制、全員所有制和政府所有制,這四種所有制的比較,我們就通過一個漁村的故事來解釋。
薛老師為我們準備了一些表格和曲線,我們就通過這些表格圖片,可以很清晰的比較這四種所有制的差別。
這個表格里面關于漁村的數據,它具有非常強的一般性,它體現的是經濟學里面顛撲不破的基本規律,即“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在這些圖和數據當中,只有一條線是決定性,就是那條叫做“邊際生產率”的曲線。這條曲線一旦定下來,其他的都定下來。
我們唯一所做的假定就是,這條邊際生產率上升然后下降,其實這也不似假定,而是基本事實。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比方說我們有一組生產要素,一起生產一種產品,比方說你要在一個花盆里面種小麥,那花盆里面有土壤、有誰、有肥料、有種子。
這時候,在其他生產因素都不變的情況下,如果我往里面加肥料,加一勺肥料,因此而產生邊際收益,你種出來的小麥就會多一點;再加一勺肥料,小麥又會多一點,這叫邊際收益。這就是邊際效益開始的時候是有遞增的階段的。但是邊際效益遞減規律說是,無論你前面邊際收益上升的期間有多長,但總會有那么一點,你再往里面加肥料的話,它帶來的邊際效益就開始慢慢減少了。
這就是一個基本事實。你想想,如果世界不是這樣的話,那你往一個花盆里面不斷地加肥料,它長出來的小麥會越來越多的話,那你就能夠在一個花盆里面中出全世界所有的小麥了,這是不可能的。
3.邊際收益遞減定律在世界上普遍適用
其他任何例子都是如此。你養豬也是一樣的道理,豬飼料多喂一點,它長一點肉,再給一點再長一點,但總有一個點,你再給飼料的話它就過量了,再給就撐了,再給就病了,再給就干脆死翹翹了。
人們喝酒也是這樣,喝一口覺得好喝,兩口也還好,然后到了你再多喝一口你就吐了,就醉了,就病了。
邊際的課程我們之前已經學過,薛老師還曾經給出了個思考題“貧者越貧,富者越富”這個道理對不對。答案是不對的,因為資本和勞動力都有各自的回報,當資本的比重越來越高的時候,資本帶來的收益就總有開始下降的那么一點,而勞動力帶來的收益就會開始上升。
小結:在一個生產組合里面不斷加一個種生產要素的話,總產量的變化,它先有一個加速上升的階段,它對應著編輯收益率上升的那個階段,總產量是加速上升的,到了邊際生產率開始掉頭下降的時候,總產量仍然上升,但是上升的速度就變慢了,那里就有一個拐點。這個拐點就是邊際生產率等于邊際成本的時候,總產量到達最高峰,再往下,也就是你繼續投入這種生產資料的話,這種生產資料的邊際生產率就會低于它的邊際成本,也就是得不償失。這時候,總產量就會從它的最高點往下滑,開始減產了。
思考題:邊際收益開始下降的時候,總收益是上升還是下降的。
邊際收益開始下降的時候,總收益剛開始的時候還是上升的,但是上升的速度開始變慢,到達了一個拐點,才開始下降,這就是所謂的長尾效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