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某明星的自殺讓人們關(guān)注起了抑郁癥
什么是抑郁癥?
為什么自殺率這么高?
看不開,放不下?
性格偏執(zhí),追求完美?
太內(nèi)向,太壓抑?
追求太高,不滿足現(xiàn)狀?
愛情受打擊,職場受挫?
對自己過于苛求?
……
更有甚者一聽到抑郁癥就開始大發(fā)厥詞:
人要樂觀開朗,要知足,看開點,不要整天想東想西,有錢有有錢的活法,沒錢有沒錢的活法,有什么好抑郁的呢?……
站著說話不腰疼是吧?
事實上是對抑郁癥的根本不了解!
類似的還比如自閉癥
——多跟孩子們接觸啊,整天躲在家里不得自閉癥才怪!
都自閉癥了,跟社交還有幾毛錢關(guān)系呢?
哦,百度一下,明白了。
明白了,就不會亂評論了。
明白了,就會重視了。
明白了,就知道理解同情了。
明白了,就不再給病人善意的傷害了!
可為何絕大多數(shù)人一開始不明白?
你說一個人弱智,癲癇,精神病,大家一聽就明白了:
這是腦子的病,是生理性的病,必須要靠藥物治療的病。
可你一說抑郁癥?
——那么有錢,那么成功,那么幸福,還抑郁個屁啊!
自閉癥?
——你們家長太寵他了吧,抱著怕傷著,含著怕化咯,把他送去夏令營鍛煉一下,看他還怎么自閉!
你看明白了吧?這些誤解,而且是百分之九十的誤解,甚至連自己的至親都無法同情的根源,就是因為這個病取的名字有問題!
自閉癥,不是因為性格自閉,而是患病以后行為自閉。
抑郁癥,不是因為情緒抑郁,而是患病以后精神抑郁。
我看過很活潑好動,很喜歡和同伴一起嬉鬧,一起歡笑的自閉癥孩子。
我也看過幽默開朗,家庭條件很好,覺得自己很知足很幸福的人得了抑郁癥。
得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被理解,沒能及時接受治療,甚至連自己都誤會了自己。
——什么,我女兒得的是抑郁癥,不用治療了,我開導開導她!
——什么,我孩子自閉癥,明天送回農(nóng)村老家去,那里孩子多!
——我怎么會得抑郁癥呢?我有什么好抑郁的呢?我都不敢告訴別人!
……
而這一切,只需要更改一下病的名稱,不就好了么?
通過改名,讓人們一聽就明白,這病不是心理的,而是生理性的(即便其歸到心理科治療);這病必須通過治療,而不是簡單的管教、開導或自我調(diào)節(jié)可以解決。
為什么沒有人注意到這個細節(jié)?
比如:
自閉癥,改名:腦部缺陷導致交流障礙癥,或簡單點,自氏弱智癥。
抑郁癥,改名:腦部病變導致情緒抑郁癥,或簡單點,抑氏精神病。
(只是個很不恰當?shù)谋扔鳎?/p>
你要相信,細節(jié)的力量足以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