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藍姨很久了,從我出生那一刻起。
藍姨出生在60年代,在我剛出生不久就趕上了全國下崗潮,她失業后的第一份工作得來的很奇妙。
她為好朋友寫了一封自薦信,朋友去應聘的時候,并沒有成功錄用。然而藍姨的一手好字卻被領導看中,當即錄用。
大概是在我高中住校期間,藍姨開始真正愛上書法藝術,原因不詳。雖然她一直都喜愛認真寫字,但是從沒有學過,在我住校的三年里,她自己在網上找了很多教學資料和視頻,著了魔一樣的沒日沒夜的練習。
那時候的我有點神經衰弱,經常無緣無故從睡夢里醒來,微微睜開眼,總能看到她的門縫里透出一道光,迷迷糊糊的看到毛筆桿晃動,聽到寫廢的宣紙被扔在地上。
我知道,藍姨又在寫字了。我猜她只是中了書法的毒,過了這一陣子就不會再練了。
誰也沒想到,她并沒有淺嘗輒止,這一練就是十年。
2015年的時候,她剛剛退休,在我的建議下開通了公眾帳號,她說這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要好好記錄自己接下來的老年生活。
2015.2.27日,她發表了第一張作品。
我仍舊記得她激動的樣子,像小孩子一樣找到了新的玩具,迫不及待的問我好不好看,然后讓我幫她轉發到朋友圈。
自從有了公眾帳號,她比以前更努力了,隔三差五就要更新一次,她不會運營,連自己得了原創的標志也不知道意味著什么,就是日復一日的練習。
后來,她的眼睛由于疲勞過度得了眼疾,于是我明令禁止她不許再這樣練下去,她像一個孩子做錯了事一樣,有些委屈的答應了我,但是她又像小孩子一樣不聽話,軟筆書法不寫了,開始寫硬筆了。
就在去年,她跟我來了南京,我的一位朋友想請藍姨幫忙帶一節書法課,雖然她抱著試試的心態去,但是認真如她,準備充分,一節課就征服了學生和家長,從此,成為了一名書法老師。
退休后沒有過上跳廣場舞的日子,反而轉型,從一個零基礎的愛好者變成老師,成功逆襲。
這兩年,她的進步真的印證了那句話
教是最好的學
她的字寫的越來越清麗流暢,遒勁有風
就在剛剛,她興致匆匆的跑到我身邊,給我看她剛寫的字,她說“欻欻欻,40分鐘搞定,怎么寫的這么順啊,我新買的紙也太好看了吧~還送了兩個顏色的筆,你看哪一種好看~”
你們說呢?
看到這里,大家應該看出來,藍姨就是我媽,在她還年輕的時候給自己起了一個藝名叫“依藍”,老了以后,大家習慣叫她藍姨,藍老師。
今天晨讀分享的書是《如何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是啊,到底如何呢?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掌握兩種技能,來提高競爭力,無論學習哪一種技能都會有平臺期,平臺期會有多久呢?
藍姨用了十年。
什么樣的人能堅持十年呢?肯定是一個“笨”學生。笨學生總有一點不可思議,就是這樣的人心里好像總有一股真氣不散,慢慢的,在一夜夜荷花盛開的時候,他們也悄悄的綻放一點點,在你不知覺得之中,已經開滿了池塘。
藍姨一直像個孩子一樣,她喜歡嘗試不同風格的字體,直到發現自己的風格。我特別喜歡她曾經寫下的一句話,像是她的經歷都匯聚在此:
看到群里有很多朋友感覺自己的寫作都到了平臺期,日更一復一日,但看不頭,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收獲自己的心愿。
其實我有點這種感覺,但是此時此刻聽到樓上藍姨酣睡的聲音 讓我看想到當年門縫里的微光。我想她如果微微睜開眼,會不會看到我在寫文章。
夜深了,我知道同行的你也在碼字,我不知道平臺期會有多久,但是我知道只要日拱一卒,總會有收獲的那一刻。
我們一起加油。